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开发区发展模式还能走多远

王 春
2016年12月06日13:11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开发区发展模式还能走多远

  “中国的开发区已经完成了使命,该毕业了。”这些年来,中国开发区协会秘书长关嵘经常听到唱衰中国开发区的声音。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推进开放和改革战略的产物,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开发区经济模式还能走多远?又该如何适应新的发展阶段和思路?

  12月3日,以“软环境:持续发展新动力”为主题的“2016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论坛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完成的《2016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在论坛上发布,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单同时揭晓。

  《蓝皮书》通过对2015年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对前三年指数的比较研究,提出新时期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的特点。

  中国园区发展进入瓶颈期

  至2015年底,中国拥有520家国家级产业园区。此次调查分析的百强产业园区虽然数量只占20%左右,但经济指标比重却占80%。“百强园区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园区的发展概况。”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表示。

  国家级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据《蓝皮书》显示,2015年,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两大类园区的GDP占全中国GDP的近1/4。当年新增32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其中高新区31家。任浩表示,国家级高新区的快速增长体现出国家对创新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全国经济下行,百强榜GDP、出口总额、上缴税收等经济指标增速放缓,百强园区经济发展指标平均得分呈明显下滑趋势。

  受经济指标的影响,百强榜园区综合平均得分呈小幅下降趋势,中国园区发展进入瓶颈期。其中,东中西部园区入选数量分布基本稳定,但东部园区入选数量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就平均得分来看,百强榜东西部园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中部园区则小幅上升。榜单中,高新区与经开区数量上继续平分秋色,但高新区平均得分有所回升,经开区则持续下降。据统计,发达省市区的入选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省域分布前3强4年来保持不变,江苏省是入选百强榜园区数量最多的省份且发展强劲。

  错位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国家级产业园区正面临经济失速、体制失活、功能趋多和设施趋全的局面。“内忧外患”下,建设园区软环境已经成为新一轮园区发展的内驱力。

  从初期偏重企业集聚到注重产业升级;从“拣到篮里都是菜”的粗放式招商引资到着眼高端产业定位的招商选资;从一般加工制造到创新智造;从忽视节能环保到重视绿色生态;从看重短期效益到注重可持续发展;从最初片面追求产业规模和GDP到现在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产城融合、注重人居和创业的有机结合;从早期偏重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的硬环境,到注重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配套、园区文化建设、生活服务等软实力……所谓园区软环境,即发展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有后劲。

  如何建设产业园区软环境?任浩提出“四个重找”:重找定位,重找愿景、重找动力、重找路径。概括来说,就是找准长期定位,全面发展产业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同时要错位发展,提高管理效率。

  “产业园区的竞争发展战略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最好’,而是‘与众不同’。”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专家施涵指出,园区的定位不能急功近利,要错位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将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在园区层面进行融合,即“生态创新”,苏州工业园是先行者。在苏州工业园,电子行业的循环经济项目数不胜数。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经营所有活动和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开发新的商业模式,“生态创新”正成为苏州工业园新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日报上海12月5日电)

(责编:朱江、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