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功能疏解中政府如何有所为

刁琳琳
2017年03月03日07:12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功能疏解中政府如何有所为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北京视察时强调,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这一论述为北京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城市功能过度集聚,是北京“城市病”问题产生的根源。这些问题虽周期性与结构性并存,但结构性问题突出,虽供给侧和需求侧兼有,但根源在供给侧。政府部门作为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如何“为”、可以“有何为”直接决定了疏解的成效和力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取向的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始终是其核心问题。功能疏解需要借助市场和制度“双维度”发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政府可以“有何为”的基本考量,也是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方法将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举。

  政府“有所为”是要顺势而为、主动而为。协同发展和功能疏解的本质是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与融合,政府主导的行政力量应顺应市场规律的大“势”,继续在破解制约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传统政策方面做文章。目前京津冀三地产业转移形式已从最初的企业、项目“零散”对接发展为市区间“打包”输出、“精准”承接,但疏解承接中“接不住”与“留不下”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从通盘谋划的战略高度构建三地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利益共享的产业合作长效机制,一是要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在区域间资质认证、税收分成、用地和环保指标分配等方面完善政策设计,二是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产业分类退出、增量控制、转型升级层面横纵联动、形成合力。

  政府“有所为”还体现为应勇于自我改革、向传统管理体制提出挑战,主动出手把阻碍和束缚市场“无形之手”的政策和制度藩篱加以革除。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为企业打开市场机会的过程,如被僵化的制度绑住手脚,将会进一步加大疏解的成本。及时出台政策为企业腾退疏解、改造升级“松绑”,是应时之需。“有所不为”则是要放权给市场。在疏解初期,行政手段能够帮助培育市场自我发展能力,政府的作用是直接的、先导的。韩国在实施“首都圈整备战略”之初,政府曾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产业疏散政策,并借助较强的法律约束和制度支撑基础,保证了疏散计划的高效实施,但在进入成熟期后,政府便放弃了硬性管制措施,代之以经济手段和间接引导方式。因此,在功能疏解的中期和后期阶段,政府应调整角色变“主导”为“引导”、以经济手段接力行政手段,借力市场化方式促动企业主体自行调整退出,这其中,简政放权是重要突破口。

  “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两者目标同向、诉求一致,让市场与政府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制定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疏解举措和配套政策,才能最终搭建起“以协同促疏解,以疏解谋发展”的制度体系。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责编:李易、孙红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