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加拿大华人喜“老来从子” 换房临子而居乐享天伦

冯瑞熊
2017年06月01日13:15 | 来源:中国侨网
小字号
原标题:加拿大华人喜“老来从子” 换房临子而居乐享天伦

  中国侨网6月1日电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中国人有句说话:“老来从子”。近年来,加拿大步入退休年龄的华裔人士,在“大屋换细屋”(Downsizing)时,都会选择搬到子女家附近甚至同一幢大厦的不同单位居住。地产业界指这类买家是现时市场其中一类主要客人,华裔较喜欢购买温哥华、列治文及本拿比天车沿线等交通方便的公寓单位。

  现年59岁的郑升辉“大屋换细屋”过程,正好是不少踏入退休年龄华裔人士的一个缩影。1994年由香港移民到温哥华的他,由于希望两个分别4岁及6岁的儿子,有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选择了高贵林港作为落户的地点,他最初购买了一间城市屋,到2007年,为了增加空间,以约50万元(加元,下同),买入高贵林一间约2,300平方尺的独立屋,作为一家四口的新居。

  协助看孙 笑称有“两头住家”

  近年,郑升辉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小儿子更组织自己的家庭(现时育有一子),先后搬到列治文居住,剩下郑升辉夫妇两人。郑升辉称,“大屋换细屋”,除了考虑年龄已不小,不想再顾虑独立屋必须要做的事情如剪草及铲雪,最重要是希望搬近儿子居住的地方。

  2015年,郑升辉以约80万元卖了高贵林的独立屋,再以33万元在列治文卡普斯坦路(Capstan Way)购入一个650平方尺的高层公寓单位,他的大儿子则住在他楼上另一个单位。他笑说:“我与妻子现时有两头住家,周一至周五住在小儿子在列治文五号路(No.5 Rd。)的独立屋,协助照顾小孙子,周六及星期日便回到卡普斯坦路的家。”

  郑升辉告诉《星岛日报》记者:“我快到花甲之年,可以享受生活,尽量希望有时间与子女享受天伦之乐,但儿子拥有他们的工作及家庭,不可能迁就我们,惟有我们迁就他们,现在我们身体尚好,可以帮手照顾孙儿,十年八载之后就可能要人照顾我们了。”

  问他为何不选择与儿子同住一个单位,郑升辉表示:“儿子已长大成人,也有他们的生活和看法,好似看电视,他喜欢看冰球,我和太太喜欢看《不懂撒娇的女人》(香港电视剧),住不同单位,可以保留私人空间,但又随时相约去饮茶。”他更说有同龄朋友和他一样,也搬到子女住所附近居住。

  郑升辉是“老来从子”,88岁的周世明则是“老来从女”。在维多利亚市居住超过30年的他,在当地一直住在一幢超过6,000平方尺的4卧室2厨房独立屋,但一年多前,从事国际物业行业的女儿,因为要经常要到外国工作,搬到温哥华居住,周世明于是以36万元在温东格兰维(Grandview)区购入一个一房公寓单位,作为女儿的住所。

  去年,周世明干脆卖掉维多利亚的独立屋,取回60多万元,再以57万元,在女儿家附近两条街处,买入另一间两房公寓,现时他住在女儿原来的房子,女儿则搬到新买来的房子。

  “老来从女” 维市搬出温哥华

  周世明表示:“当时很多买家都抢这间公寓,幸好我们是‘现金出价’(cash offer),才能买到它。”

  虽然是“大屋搬细屋”,初时是有点不习惯,但可以与女儿毗邻,周世明感到很满足,“她有她的生活和工作,但每晚她都会和我一起吃饭,我住所附近有很多食肆,中餐西餐都有,有很多选择。”周世明称,现时居所交通方便,他每天都会坐巴士,到附近的中式超市买用品及读了30年的《星岛日报》。

  华人搬细屋 最紧要交通方便

  地产业界都指华裔“大屋搬细屋”,跟西裔人士不同,喜欢拣选交通方便的城市,温哥华、列治文及本拿比天车沿线,都是热门的地点。

  卑诗省华人地产专业协会会长谭清华表示,据他接触的客人,有10%至20%是“大屋搬小屋”。由于他们原本住在大屋,就算换屋,也希望找一些面积大一点的单位,通常是三房单位,因为除自己住之外,也留一些房间给来探望他们的子女居住,也有人特地搬到子女家的附近,或跟子女住“楼上楼下”。

  他指大温的热门换屋地点包括温哥华市中心、甘比走廊(Cambie Corridor)、列治文和本拿比等。他也指由于有市场需求,有发展商推出专门买给55岁或以上人士的柏文。

  老人屋需大 供应追不上

  全美亚裔房产协会创会会长麦敏华表示,随着人口老化,长者房屋需求越来越大,但市场供应始终追不上,“老人家不希望入老人院,但希望所住的地方可以提供一些服务,好像有甚么事,单击铃就有人上门,但这种物业不多,因为如果要照顾长者的生活起居,门也要开大一些,建筑成本就一定高很多,影响到盈利,很多建筑商因此不会考虑。”她希望政府有关方面,可以鼓励发展商多兴建这类型的房屋,照顾到长者的需要。(冯瑞熊)

(责编:孙红丽、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