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租房岁月:为了不迷茫的青春

葛政涵 李广军
2017年11月17日09:09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租房岁月:为了不迷茫的青春

 

  “谁的青春不迷茫?”

  这是张骞上周末在广州参与的活动的主题,参加的人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一年至四年、在广州工作的年轻人。通过活动他发现,不论毕业多少年,年轻人仍然在迷茫。“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变化太快,另外,很多人此前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能力,当遇到瓶颈时,问题就来了”,张骞这样总结着。

  对于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而言,要不要在工作的城市落脚是个迟早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张骞对未来的目标并没有太过周密的规划,但他的态度仍然乐观。

  在大城市寻找“存在感”

  张骞来广州的时间不算长。高中毕业后,他离开老家山东烟台,前往上海。从读大学到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他在上海度过了7年时光,直到今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他才离开上海来到广州。烟台与广州的直线距离超过1700公里,坐飞机大约3小时10分,坐火车则要37个小时。

  “以前没觉得距离是个很大的问题,但来到广州后,我发现回家的成本好高”,张骞说。

  在前几年的工作生涯中,张骞曾经换过多个住所,住过单独的一居室,也与别人合租过。一开始他非常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但当有了单独的房间后,他却发现,每天更多的是跟工作打交道,跟自己的小房间在一起,感觉在城市中缺乏“存在感”。

  后来的张骞便想到青年社区式的长租公寓体验一下,他在上海申请了一家青年社区,并顺利入住。为了丰富租客的生活,这类青年社区会经常组织各类丰富的活动,例如桌游、主题分享会、节日派对等,这也成为一些长租公寓吸引租客的魅力所在。

  张骞一开始对这些活动抱有新鲜感,积极参与,但过了一段时间,他明显感到疲惫,积极性也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当工作忙碌的时候,他发现根本没有精力去参加这些活动。这也跟他当初的预期有了差距,租期一到他便搬走了。

  其实对于初来乍到的人而言,最难适应的除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水平,还有走在城市里扑面而来的陌生感。“我之前所有的积累都是在上海,来到广州确实有些不习惯”,尽管来到广州后,张骞的工作多了不少新的尝试和突破,但他发现,原来很多他在上海能够做的事情,在广州反而做不成了。

  像大学宿舍一样的生活

  张骞租住在客村一家名为安歆乐寓的长租公寓,他的住所有些令人出乎意料——上下铺。但这却是这家公寓的特色之一。

  从整个公寓的租户群体构成来看,基本上以短期准备考研复习的考生和长期居住的社会新鲜人为主,而一些企业也跟这家公寓进行合作,为自己的员工提供租赁住房,张骞供职的企业便是其中之一。

  公寓的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可以洗澡、洗漱,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柜子。在这里,保洁人员每天会打扫一次房间,每半个月就会更换一次床单被罩。

  与大学宿舍相似,这里的房间对电器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还设置了漏电保护装置,因此吹风机、电水壶、电磁炉等大功率电器不能使用。所以,张骞不能在这里做饭,吃饭主要在外面解决,洗完头需要吹头发时,要到屋外走廊找专用的电源。

  刚刚搬来的时候,张骞确实有些不习惯,上下铺让他感觉像是回到了大学时光,而室友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也让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不过,住久了之后他也渐渐安稳了下来,由于室友都是他的同事,闲暇时间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打打游戏,还是很开心的。

  广州有不少好玩的地方,比如西关骑楼、陈家祠、珠江新城、长隆等,但在来广州后的半年里,张骞很少抽出时间去感受这座城市。时间一长,他开始想要为千篇一律的生活做出些改变。现在张骞正在逐步建立新的工作和生活圈子,他想在广州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

  给生活找个“着落点”

  自从毕业后,张骞便一直从事教育行业工作,如今他在广州一家名为“私塾家”的社区教育共享平台担任师资发展经理,负责人才体系的搭建和高校合作业务。

  这家机构的主营业务是社区化教育共享平台,在广州和深圳的社区为5到13岁的孩子建立家庭图书馆,员工主要以年轻的社区教师为主。由于“私塾家”聘用的教师多以刚来广州或刚刚毕业的学生为主,与张骞一样,他们也需要适应这座城市的新挑战。

  张骞最近参加了一些广州青年白领的交流社群,每到周末会有一些有趣的分享话题,“谁的青春不迷茫”便是其中之一。与张骞一起参加活动的还有“私塾家”的同事们,他觉得参与活动是让外来客和新鲜人们融入这座城市的好途径。

  家乡的一些同学已经结婚生子,开始过着安稳的生活,张骞却仍在外打拼事业。不过,张骞并不后悔来到上海和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奋斗,他觉得,凭着一线城市工作的经验积累,即使今后回到二线城市的家乡,也能更好地发挥积累及所长。

  张骞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每进一步都会面临新的瓶颈,所以接下来的几年内,他打算去读个在职研究生,提高知识水平和竞争力,为今后做铺垫。

  “如果真是定一个小目标的话,那就是希望未来两年,自己能够稳定下来,有个着落点”,张骞说。

  南方日报记者 葛政涵 李广军

(责编:孙红丽、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