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中关村缘何相中河北小县?

李如意
2018年04月13日09:51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关村缘何相中河北小县?

  清明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北京中关村(枣强)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工作人员仍然很忙,大家相互提醒:“北京客商已经下高速了,五分钟后他们就能到咱们这儿,我们去楼下接一下吧。”

  过去因皮毛制品而闻名的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经济总量和发展情况并不突出。去年11月,围绕传统特色产业升级、科技成果转化,枣强县与北京中关村合作,成立北京中关村(枣强)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不到半年,这里接待客商已超过2000人次,签约北京项目25个。河北小县为何引来北京中关村的关注呢?

  平台式运营有了“自由度”

  枣强是农业大县,主要指标在河北省内都处在中下游。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成为关键问题。枣强县距离北京、雄安新区都非常近。境内的大广高速就可以直达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这里的人们把关注点放到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市。

  去年11月,枣强中创基地成立,枣强县建设的1.2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宇也投入使用。

  与政府运营园区的方式不同,中创基地采取平台式运营方式,依托中关村海淀留学生创业园建立了北京海淀菁英(枣强)创新中心、依托贝壳菁汇(北京)生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关村贝壳菁汇(枣强)创新中心、北京态金科技公司在枣强建立了河北依米康液态金属技术有限公司。

  三类平台各有侧重:第一个侧重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第二个平台侧重扶持科技孵化企业,第三个侧重于液态金属相关类型的新能源、新材料企业。

  贝壳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企业而言,这种平台式运营方式提高了经营的自由度。贝壳创新中心专注于对小微企业的孵化、加速,平台式运营之下,企业可以将全套的创新元素都植入到枣强创新中心,这便于后期运营和创新氛围的营造。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三大平台的引领下,在中关村创新基因的吸引下,高新企业纷至沓来。创立不到半年,已有25个项目与中创基地签约。采访当天,北京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在布置办公场地,5月份公司就将在枣强投产。谈及落户原因,公司副总裁石伟快言快语,“中关村在这儿呀!”据了解,该公司主要生产石墨烯导热材料,去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车间落户枣强后,该公司产品的上游两家企业也准备落户枣强中创基地。

  石伟对接各地政府已有20多年的经验,但这次公司落户枣强仍让他印象深刻。石伟表示,这里的营商环境非常好,政府工作人员对待企业非常热情。上个月,绿能嘉业需要办理税收手续,当地工作人员推迟下班时间,等着石伟过去办理。“已经很多次了,政府就为了不耽误企业的时间,这种办事态度让人感动,工作人员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说。

  中创基地工作人员表示,北京企业落地需要跑办的手续很多,有些手续中创基地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代劳。有些必须公司负责人在场的手续,政府也会尽力配合。该工作人员说:“企业高管每天非常忙,很多都是全国出差,我们只是牺牲自己一点时间,却能大大节约他们的时间。”

  力争2020年产值超百亿元

  走进中创基地园区,足有三层楼高、貌似卫星信号接收器的装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发现所谓“卫星锅”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170多个碟片组成。河北依米康液态金属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齐锐向记者介绍,这是碟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由北京总公司研发,主要用于太阳能集热及热利用系统。走上中创基地楼顶,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映入眼帘。齐锐介绍,公司研制出的液态金属具有导热率高、传热快的特点,利用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储存太阳能产生的热量。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已与住建部门达成协议,公司将在枣强县大营镇鹿家屯村试点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在清洁能源改造过程中,鹿家屯村630户村民将使用太阳能解决冬季取暖的问题。齐锐向记者介绍,试点工作使这项技术首次大规模推开,既能造福百姓,也能完善技术。

  据了解,为配合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入驻,中创基地近万平方米的1号孵化车间已经启用,2号、3号车间2018年年底可建成。规划显示,中创基地涵盖面积46平方公里,由34平方公里的肖张镇全域和12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组成。力争到2020年,入驻企业数量达200家,从业人员达6万人,产值超百亿元,这里有望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责编:孙红丽、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