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城市副中心不搞大规模房地产开发

李泽伟
2019年01月04日07:56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城市副中心不搞大规模房地产开发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复。规划批复共十一条。批复同意《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控规》)。《控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延续历史文脉、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多规合一,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于全国其他大城市新区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两翼

  关于如何坚持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出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北京的重要一翼。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造一个新城,而是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要建设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使城市副中心成为首都一个新地标。关于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指出,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控制城市规模 人口密度0.9万人/平方公里

  关于如何严格控制城市规模,规划指出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以舒适宜居为标准,将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关于如何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规划指出城市副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

  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副中心该具备怎样的城市特色?规划指出要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全面增加水绿空间总量,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要求,建立全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构筑全面覆盖、亘古及今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营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环境,建设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副中心要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节水优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指出,副中心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明确主副空间秩序,形成长安街东延长线规整有序、端正大气的畿辅门户形象,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要推动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实现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促进协同发展。

  规划指出要处理好政府规划引领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和市民要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有立有破、有管有放,为市场主体和市民活动创造良好环境。不搞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实施扁平化、精细化、智慧化城市管理,尽快形成与城市副中心相匹配的城市治理体系。

  规划指出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是历史性工程,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保持历史耐心,全力以赴把城市副中心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之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

  重点

  《控规》详解副中心怎样“发展”

  副中心怎样保持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努力创造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城市副中心质量”。

  要处理好和中心城区的关系,带动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向城市副中心疏解,同时更好加强对中心城区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

  副中心与雄安如何错位发展?规划要求要充分发挥新两翼的疏解承接作用,与河北雄安新区错位发展,推动中心城区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企业总部等向城市副中心搬迁,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依托大运河文化带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和旅游新窗口。积极承接吸纳中心城区创新资源,并加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

  怎样建设副中心街区?规划要求要实施六环路入地改造,建设若干民生共享组团和街区,把每个街区都建设成环境优美、服务健全、包容共享的美丽家园,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创造良好工作生活条件。推进老城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实现新老城区深度融合,为老城区复兴注入新活力。

  注重城市立体化设计,加强建筑风貌、建设强度、建筑高度、城市色彩、第五立面、城市天际线等各方面管控,塑造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控制引导机制,强化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坚决遏制贴边发展和无序蔓延。

  怎样加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要求严守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等刚性管控边界,严格管控战略留白,为未来预留空间。同时,在通州全区加强城乡统筹,提高城市副中心与拓展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分类引导小城镇特色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整理/本报记者 李泽伟

(责编:孙红丽、孔海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