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狄仁杰故里太原狄村将启动整村拆迁改造

2015年03月23日10:57 | 来源:山西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狄仁杰故里太原狄村将启动整村拆迁改造

  狄村成立狄仁杰文化研究会、立狄公像、编写村志、建廉政教育基地

狄村社区内的狄仁杰塑像

  大唐名相狄仁杰故里小店区狄村2015年将启动整村拆迁改造,昨天,狄仁杰塑像在狄村落成揭幕。在大拆迁的背景下,它意味着什么?记者赶往现场采访。

  穿梭在狄村社区旧村,不宽的巷子里人流熙攘,沿途的小饭馆门口,女店主腰系围裙,麻利地翻动着炒瓢;水果摊上,摊主懒散地整理着货架;日杂店、日租房、居民院,还有巷子上空铺架着的粗粗的暖气管线,一切看来,与其他城中村别无二致。但在拆迁改造背景下,这样的景致,在不久的将来都将成为回忆。

  当走进狄村社区大院,迎面装修一新的一排房子上,新簇簇立起了“小店区狄村社区狄仁杰文化研究会”的牌子,红底金字。

  61岁的李金柱老人,世居狄村,如今是狄仁杰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之一,他指着门口的两块铜牌笑吟吟地说:“今天我们研究会成立剪彩、狄公塑像落成揭幕、营盘街道廉政教育基地挂牌,这标志着,我们狄村社区老村子是要拆了,但我们要按习总书记说的‘记住乡愁’,弘扬狄仁杰文化,打造狄仁杰文化品牌。”

  土生土长的狄村姑娘武睿是狄公画展的主讲人。2012年起,武睿就跟着狄村老书记、70多岁的张凤荣,以及范世荣等多位世居狄村的老人们,开始了他们的“记住乡愁”工作,编写村志,编写狄仁杰廉政系列丛书之《狄仁杰编年纪事》,随后又成为狄仁杰文化研究会成员,狄公的故事她已耳熟能详。

  院子里人越来越多,人们胸前别着红花,高兴地在一起谈论着,纷纷为狄村社区这一着棋叫好。一位狄公迷说,狄公在西方早已与福尔摩斯齐名,有关他断案的文学作品已被译成29种语言,在38个国家出版。可狄仁杰文化研究会这在我们太原还是头回听到,该亮出这个文化名片了,它不仅是狄村的,太原的,还是中国的。有的人感慨,狄仁杰官位显赫,家乡却没有留下片瓦条椽,只有唐槐公园里狄母所植的古老唐槐婆娑茂盛。

  在众人的期盼之中,狄公塑像揭下了红幕,红铜制成的半身塑像,高约93厘米、肩宽约85厘米,重百余斤,立在一米多高的底座上,摆放在研究会大厅中央。与唐槐公园内的狄公塑像大小、模样都相仿,头戴官帽,颌下一缕胡子飘然于胸前,不过,这里的塑像面容柔和、丰满了些许。

  二百来平方米的大厅里,绕墙陈列着狄仁杰廉政画展,画展以擅长钢笔素描的画家萧刚的钢笔画作《狄仁杰故居复原图》开始,以一幅幅图画,精湛地讲述了狄公一生的经典故事,如“救困扶危、慈善孝心”是幼年的狄仁杰,“白云情结”是讲述他首赴任地,开始踏上仕途,还有“不畏权势,以身护法”“巧解鹦鹉之梦”等。“他没有陈廷敬的豪华相府,也没有那气派的陵园……但请记住往事,记住乡愁,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家园。”随着武睿的讲解,一位大唐名相为国家兴盛呕心沥血的故事让人们荡气回肠。

  延伸采访

  狄公一生为官的事迹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

  狄村还有狄公的后人吗?

  没有。随着朝代的更迭,狄仁杰后人也和其他不同姓氏的人一样,为了生活,为了各自的抱负,其直系近亲已逐渐移出故乡狄村,狄村只有部分宗亲和本家族他人。在明朝嘉庆、万历年间之后,狄村再无一个狄姓宗人居住,清道光绪年间,狄村已片瓦无存,仅留下狄母及村邻所植的六株唐槐默默地守护见证着这片家园。狄仁杰的后人,80多岁的狄全寿、年近六旬的狄旭景出席参加了揭幕仪式。狄全寿老人现居太原。

  狄村人如何“记住乡愁”?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提议打造狄仁杰主题公园。老村拆迁,村民的乡情往哪儿寄托?拆迁后,村民靠什么生活?这一切,社区都在考虑,计划将主题公园与白云寺、王峰村出土的北齐《狄湛墓志》等连片打造,成为一个文化旅游线路。”社区一位负责人说,狄仁杰一生为官的事迹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唐代名相狄仁杰故里,很有必要深入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狄仁杰文化,弘扬狄仁杰文化、打造狄仁杰文化品牌,在老村整村拆迁前,他们也会及时留下图片文字资料,让村民记得住乡愁。

  在狄仁杰文化研究会能看到什么?

  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内,狄仁杰文化研究会都对外开放,市民如果对狄仁杰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感兴趣,可以免费参观,店内除了铜像、画展,还搜集了很多有关狄仁杰的书籍资料等,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与研究会成员们一起研究探讨狄公文化。它位于狄村社区居委会内,乘11路、55路、23路等公交在建设南路狄村站下车,步行即可前往。(记者 姬仙果)

(来源:山西晚报)

(责编:朱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