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纬三路过江通道——巨型蛟龙江底穿行 挖出世界级工程

2015年12月08日09:30 | 来源: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纬三路过江通道——巨型蛟龙江底穿行 挖出世界级工程

  本月,寄予南京市民众多期盼的纬三路过江通道即将建设完成。5年来,承建方中交集团下属十余家公司、数千名施工人员,奋战在江底的施工现场、盾构机研发的后场……今起,本报开设《走近江底长龙—纬三路过江通道》栏目,聚焦纬三路过江通道建设中鲜为人知的工程难点、技术创新、建设人员背后的感人故事等,让市民更加了解这一隧道直径最大、工程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世界级工程。

  2015年7月2日上午10点,历经25800多小时的掘进,“天和一号”盾构机终于从南京纬三路南线隧道“钻”出地面。就在其出洞的10天前,其孪生兄弟“天和号”盾构机从北线隧道“破土而出”。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的“双线贯通”,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盾构机经受住严酷工况和实际施工的考验,标志着我国在大孔径、复杂技术盾构机研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中交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展示厅内,玻璃罩内摆放着一台精致的盾构机模型,它的真身就是“天和号”和“天和一号”这对“孪生兄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纬三路过江隧道是迄今为止在长江上修建的盾构隧道中直径最大、工程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世界级工程。要给这样一个世界级工程量身打造一台盾构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盾构机本身属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国内盾构机行业整体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直径12米以上的大型、超大型盾构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更是被国外企业垄断。”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张伯阳说。

  指挥部加大经费投入,研究解决超高水压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建设核心技术问题,并将盾构机的生产重任交给了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在“天和号”和“天和一号”这对“孪生兄弟”研发和制造中,中交天和引进和汲取了当前国际先进技术,通过集成创新、自主研制和改造,先后闯过设计、工艺、关键部件、系统国产化配套、整机制造和精益化系统完善等多重难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直径14.93米、全长133米,总重4758吨的复合式泥水气压平衡式超大型隧道盾构机就此诞生。而该盾构机的“过人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外在”的高大,更多的是“内在”的强大。

  据张伯阳介绍,与国外同类型隧道掘进机相比,“天和号”除了能积极应对砂卵石、粘土、泥岩、砂岩和超高水压等复杂地质水文条件外,更是首创多项先进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国内最大的泥水气压平衡复合式隧道盾构机,是世界上技术最前沿的产品;

  刀盘配置717把刀,刀具数量高出现有的盾构机刀盘,位居国内第一;

  初装切削刀掘进距离是同类地质条件现有隧道盾构机的3倍;

  创造性地设置可推出式滚刀,延长了掘进距离,属于世界首创;

  通过移动驱动部的带动,总重达1000余吨的刀盘可伸缩100毫米,大幅缩短换刀时间,这项技术是首次在超大直径隧道掘进机上使用;

  超大型掘进机专用的管片起重搬运系统、口子件起重系统、泥水管吊运系统,以及直径14米以上隧道掘进机推进油缸,均属于国内首创;

  饱和潜水作业人形闸、刀具切削面可视摄像系统,突破性的实现了国际首创……

  据悉,“天和号”盾构机已经取得了国际首创技术5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9项,并由此获得了“2013年度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和“201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825年,马克·布鲁诺尔第一次在伦敦泰晤士河下用一个断面高6.8米的矩形盾构机修建了第一条盾构法隧道。190年后,中交集团在长江底,用直径14.93米的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盾构机,挖出了世界级的工程。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中国重器“天和号”让国产超大型盾构机家族又添了一名新“丁”。

(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