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北京石景山由老工业城区蜕变成现代化新城

记者 钟源 北京报道
2018年08月30日08:02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字号
原标题:石景山由老工业城区蜕变成现代化新城

  曾经用来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以及若干空中输送通廊、转运站、空压机房,现在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的所在地。资料照片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北京的老工业区——石景山区正在华丽蜕变。原来的炼钢机器停了,高炉拆了,存放物料的水泥筒仓装上了楼梯,安上了窗户,变成了艺术感十足的北京冬奥组委会驻地。不仅有生态绿色园区,科技创新更是石景山区的“金色名片”。在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探索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新城区转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石景山毫无争议地走在了全国前列。

  旧厂房变身冬奥场馆

  沿长安街一路向西,走进首钢北京园区向西北约3公里,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的所在地——西十冬奥广场。这里曾经是用来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以及若干空中输送通廊、转运站、空压机房,是特色鲜明的工业遗存。

  项目依托大尺度工业遗存和山水景观资源,紧密对接冬奥功能需求,建设冬奥组委办公区和国家体育总局冬训中心,这里将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大跳台赛事举办和国家队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专业训练。

  作为新版总规中提出的概念,新首钢地区整体空间结构为“一轴、两带、五区”:一轴为长安街城市轴线;两带为永定河生态带、后工业景观休闲带;五区为冬奥广场区、国际交流展示区、科技创新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和战略留白区。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新首钢地区的定位,抓住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机遇,着眼于完善长安街轴线的功能组织秩序,统筹保护利用工业遗存,充分挖掘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形成冬奥遗产。

  “这个区域原来是用于工业循环用水的晾水池,未来将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也是北京冬奥会唯一一个位于市区内的雪上项目举办地。”首钢党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彭建军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他透露,赛后场馆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遗产之一,继续用于滑雪大跳台的比赛和训练,大跳台区域也将作为体育休闲公园向公众开放,在更好地推进首钢园区产业转型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大众冰雪运动的推广。

  西绿东引 科技支撑

  据悉,石景山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为52.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51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3.8%,是北京市城区中绿化覆盖率最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新城区。

  未来,石景山区更将借助西山八大处和永定河的山水脉络,依托丰富绿地资源,全面推进“西绿东引”工程,实现山区林地、滨河绿带、道路廊道、城市公园的有机串联,构建“一山一河一轴、两心六廊、多点成网、生态社区”绿化空间格局。

  作为国家金融创新示范园的北京保险产业园,是国内首座绿色建筑三星级+LEED双重认证产业园区。园区通过设计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还大自然一个“舒适、低碳、节约、智能”的城市区域,里面设计了一系列如海绵城市系统、立体交通系统、综合管廊系统、BIM系统等。另外,园区还采用复层绿化技术进行科学化景观布置,美化项目周边环境的同时降低局部城市热岛强度。

  “绿水青山”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变成“金山银山”。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石景山的示范特色是让长安“绿”轴与长安“金”轴深度融合,为面向山水谋发展的城市建设提供范本。按照“合理规划、特色集聚、集约高效”的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将绿色空间全面融入城市空间配置。将西长安街作为北京城市与自然对话的重要空间,形成绿地资源与城市资源互动伴生的发展态势。

  “至2020年,加强西长安街首钢段园林绿化建设,突出区位特色,对长安街沿线分散的公共文化空间和道路景观综合建设,建设成为全长3.2公里绿色轴线,打通由城市通向自然的生态通道。”石景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士说道。

  “我们将借鉴先进规划建设理念,将首钢工业遗址公园、老山城市休闲公园塑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品牌,探索改造区绿色建设突破,融入‘绿线管理’、‘绿道建设’等创新思路,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型绿色开放空间,成为石景山重要的生态休闲名片。”上述负责人士表示。

  不仅有绿色园区,科技创新更是石景山区的“金色名片”。石景山区加快落实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不仅打造了北京保险产业园、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中关村石景山园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园区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军民融合等领域为突破点,推动科技产业高端发展。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云集,得益于园区的高效管理。据了解,目前园区推进实施“多证合一”试点,不断简化流程,搭建一系列创新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企业服务、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支撑平台,支持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当初选择落户石景山园,就是看中园区高效的办事效率和扶持政策,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主要做增强现实的产品,要对接很多上下游企业,这些企业在园区里比比皆是。而园区里的军民融合理念,也和我们很对口。”北京枭龙科技公司运营总监张威向记者表示。

  宜居新城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石景山区自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来,“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等国家级牌号相继落户,全区拥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1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4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市级科技创新基地79个,国家级或市级以上认定孵化器、众创空间15家。

  实验区紧紧围绕“探索国际化大都市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新城区转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路径”示范主题,充分发挥着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好地践行了北京城市新总规赋予石景山区的“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新定位。

  在经济发展方面,石景山积极落实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345亿元,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达到70%,区域经济进入高端绿色发展期和持续稳定增长期,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迈上了高端绿色的步伐;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收入达到1490亿元,同比增长7.9%。

  在人居环境方面,石景山正在践行绿色人人共享的模范城区。一方面做好增量规划,瞄准国际一流,着眼未来,追求艺术,建设一批精品力作,打造首都生态西大门;另一方面,做足存量提升,提高服务效能,实现“居民出行500米公共绿地无盲区”的目标,满足城市景观、居民休闲需求;构筑生态化、网络化、休闲化、品质化的绿地发展空间,为居民提供生态宜居环境、城市休闲生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责编:伍振国、孙红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