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盐田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 可开展跨境电商新业态

图为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卡口测试车辆通过盐田港现代物流中心。深圳海关供图
中国经济网讯(记者杨阳腾)1月15日,经过两年时间建设的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又一个具有自由贸易园区基础的综合保税区正式启动,深圳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发展战略有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盐田综合保税区叠加了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所有政策功能,是目前国内政策最优、功能最齐全、开放度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同时在全国首创打造了虚拟卡口,虚拟卡口可自动生成并发送货物运抵报告,通过虚拟卡口与物理卡口联动配合,实现通关的全程无纸化和全程智能放行,为综保区24小时通关提供基础支撑条件。
据悉,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17平方公里,包括原盐田港保税区、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沙头角保税区3个区块。盐田综合保税区(一期)面积1.24平方公里,分为盐田片区和沙头角片区,盐田片区1.01平方公里,沙头角片区0.23平方公里。
该综合保税区具备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国际分拨、国际中转、检测维修、保税展示、研发制造、港口作业等多种功能,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包括境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记者了解到,盐田综合保税区背靠盐田港,区位交通条件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电子信息、黄金珠宝等产业集群,在规划建设中定位于发展临港保税物流、保税贸易、保税制造及专业增值服务,同时充分考虑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着眼于充分发挥好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的同时,逐步开展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检测维修等各种新兴业态。
林少滨介绍,盐田综合保税区实现了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和核放智能化,实现海关对区内企业电子账册管理,实现对卡口进出区车辆、货物的智能化管理,大大提升物流监管智能化水平。在通关模式上,除了传统清关、转关外,还支持公路舱单跨境快速通关、海空直通、“先入区,后报关”、保税货物流转等创新模式,并留有与深圳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的对接接口,支持今后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开展。
盐田综合保税区全国首创的虚拟卡口严密监管通关便利,区内建设有总监控室、分控中心及分控点,共计541个高清摄像头,可保证海关对围网周界、卡口、监管仓库、查验平台等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监控。深圳海关还结合盐田综合保税区实际制定了海关监管实施方案,并优化了监管业务流程,确保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