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新型城镇化取得四方面进展

光明网讯(记者张琳)新型城镇化一端连着供给、一端连着需求,既是供需两侧发力的黄金结合点,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潜力和动能所在,也是一个巨大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目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哪些进展呢?
2月25日在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新型城镇化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要求,这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作了大量的工作,积极主动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新型城镇化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政策在不断完善
国务院已经相继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以及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等政策意见。陈亚军介绍,各地区正在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的双落地,目前已经有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户改实施意见,居住证制度各地也在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并轨,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定额资金可携带,国家财政性经费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学比例已经达到90%,并且我们连续几年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培训农民工达到2千万人次。
中小城市和城市群的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这几年来,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基础设施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陈亚军介绍,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超过70%,去年又有36个县城通高等级公路,同时还在修改完善设市设区的标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中西部地区220多个县城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
新型城市的建设在加快推进
以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为方向,推动城市创新创业,推广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陈亚军表示,现在绿色建筑的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了4.4亿平方米,城市的停车场、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也在明显加快。去年又新增了15条轨道交通线路,438公里运营里程,出台了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一系列支持政策。
城市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去年开工了783万套,基本建成了772万套。同时,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创新性地运用专项建设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有效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初见成效
目前已有11个部门联合实施了两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现在试点地区已经覆盖到两个省,135个城市和镇。并且建立了纵横联动、协调推进的试点工作机制。试点地区在放宽落户条件、提高居住证含金量、健全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拓展特大镇功能等等方面创造了一批可复制的经验,正逐步在向全国推广。
今年突出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虽然,我国新型城镇化总体进展良好,但各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在九个方面提出了36条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
今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是什么?陈亚军介绍说,目前发改委正抓紧制定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方案。今年将突出抓好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突出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一首要任务,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可以有效带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推进结构性改革。第二,要突出抓好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镇发展这样一个重点,着力补齐城镇体系的短板,开拓城镇化增长的内生空间。第三,要突出抓好提升城市功能,着力补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带动有效投资的增长和宜居城市的建设。第四,突出抓好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推动人、地、钱、房等领域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