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阿六叔和他的百年老宅

阿强 王亚丽
2016年07月19日09:50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阿六叔和他的百年老宅

  阿六叔近影

  恒裕公丽江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大门

  原先嵌在大门门楼上的三星图雕件

  院内的金漆窗格

  1. 初见“阿六叔”

  通往院子的大门微微虚掩着,厚重而高大,裸露着木纹的青筋。天色已近黄昏,慵懒的夕照斜洒入“恒裕公”这座百年老宅,宅院中的一切愈发显得幽远宁静。门正对的长廊摆着一张宽大的案几,案几尽头站着一位身着对襟汉服的男人,正笑容可掬地给客人斟着茶。

  他身材并不高大,皮肤有着与高原人不同的白净,脸上永远带着憨厚的微笑,素色的粗布麻衣,纯朴的言语,纯朴善良厚道会是你唯一的感受,你很难将一个有着400年历史的大家族和一个有200多年经商资历的老商号,跟眼前的他联系起来。然而,他的确就是丽江古城里这座有着141年建筑历史的老宅院“恒裕公”的主人——李氏家族的第13代传人、人称阿六叔的李君兴。他被称为“丽江古城文化的守护者”、“纳西和家族传统文化的守望人”。

  阿六叔全家至今仍居住在老宅院。大门之外一墙之隔就是熙攘的游客人潮和鳞次栉比日进斗金的古城商铺。面对汹涌而来的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阿六叔是怎么在丽江古城中保护和保留下了“恒裕公”的呢?

  2. 400年家族的积淀

  想要了解阿六叔,就得了解纳西族的民族文化和他的家族。在丽江,提到纳西文化的老建筑代表,除了木王府,就不能不提到丽江的李氏家族和他们的祖宅“恒裕公”。他们的家族见证着400年纳西民族和丽江的变迁。

  李氏家族家谱记载了这一段传奇故事。

  400年前还是明朝年间,李氏家族原居于金陵。那时丽江的统治者木氏土司,是整个大丽江纳西族的王,俗称“木王”。纳西族人口虽然不多,但有着优良的民族传统,他们非常谦虚,接纳并善于学习外来文化。至今,丽江古城官门口内木王府的右侧,还立着一个高大的牌坊“天雨流芳”,纳西语的原意就是“去读书吧”。现在古城的街道中偶尔遇到一些八九十岁的老阿妈,她们不会讲汉语却能够说流利的英语就是明证。

  当时的木王爷是“木增”,在位期间非常注重中原文化的引进和学习,引进了大量的工匠和艺人进入丽江。据李氏家族家谱的记载:当朝进士“始祖李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木府王爷请到丽江,成为丽江木王爷的私人中文老师,并被任命为木王府“万卷楼”掌印大把司(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掌管着整个木王府的图书文字和档案。李氏家族在丽江定居下来,在木王府一代又一代的王爷更替中,都是木王爷指定的中文家庭老师,历时200多年。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中央集权,木王爷从此失去了统治权,随之李氏家族也失去了王府的职位,只好更弦走上了商路。

  3. 先祖气节:弹劾和珅

  不屈耿直的性格,是书写在李氏家族的血液和骨头里的。阿六叔的顽强坚守和守望是继承了祖上的基因。

  丽江县志有这样一段记载:李氏家族在清朝出现一位名人——乾隆举人李廷俊。他与同乡一起去京城参加朝廷的会试。当时的主考是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礼部尚书和珅。和珅卖官鬻爵泄露考题,引起云南举子的强烈不满。李廷俊毅然上书朝廷弹劾和珅,成为震惊朝廷的“云南举子事件”主要的发起人之一。为躲避祸乱,李廷俊当年就逃回丽江,从此潜心埋头于丽江的教育事业,发起倡议捐建文庙和雪山书院,成为主讲。其亲兄弟李廷伟、儿子李昶、孙子李天叙都考取举人。自此李家成为丽江古城教育史上第一个教育世家,留下了“一门四举,皆从教”的美名。

  4. 儒商缔造百年“恒裕公”

  历史上,丽江古城是整个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城镇,是整个西南地区重要的战略物资要地。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李氏家族抓住时机在这里创立了“恒裕公”商号,渐渐已累积不菲的家资,成为丽江古城的一个大家族,并于1875年建设了属于家族的宅院,目前保存下来的也仅仅是一隅而已。从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到从商,几百年中李氏家族从没有放弃读书,在营商的背后是一部儒商创业史。

  2009年,阿六叔和兄弟在收拾曾祖父老宅院的住宅时,意外发现了祖上“恒裕公”在清末的经商账本。账本记录的是光绪三十二年“恒裕公”当年的流水账。从账本的记录看,“恒裕公”商号已经摆脱经商始初的艰难,经营范围也从皮毛、商品销售扩大到银号的银两兑换生意,营商规模已经非常大。

  站在“恒裕公”老宅天井中,静静地聆听风的声音,放眼四望建筑的格局,古朴的老门窗依然保留了141年前的原貌。雕梁、窗花精美华贵,书卷和文人气质蕴含其中,让你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家族大商家的气魄和底蕴。

  在“恒裕公”的天井正中,像很多大户人家一样,用鹅卵石铺着精美的吉祥图案。据阿六叔介绍,天井中四边围起来的长方形,四角还是吉祥寓意的蝙蝠,中间是“铜钱”,但寓意不同于其他人家。在“恒裕公”的营商理念中,“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踩在脚下。天井中心图案的四条边代表着“恒裕公”生意“四知”理念,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中最独特的,是在铜钱图案的正中间有一块突出地面的石头——“绊脚石”。在家族中每年都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家人要带孩子走过这块“绊脚石”,踩踩铜钱,用来提醒家族的年轻人,面对金钱不能以命相取,要取之有道,不要掉进钱眼里去。

  5. 面对诱惑艰难守望

  成名之后的丽江,就不断有人进入“恒裕公”老宅,有的虔诚,有的真心欣赏,也有的跋扈,有的嚣张,还有的软磨硬泡。阿六叔讲到这里又一次微微笑着讲起爷爷和父亲的一段往事——

  1978年,父亲结识的一位德国朋友,提出要用500万德国马克,买下“恒裕公”的老宅。父亲没有同意。后来德国朋友又提出来用10万人民币购买恒裕公正厅六合门的雕花。10万元在1978年可以买下多少房子?父亲回答很简单:“祖房祖业不能卖,这是规矩。”给予婉言谢绝。

  在“土改”中,家族中的田产房屋收归了公有,阿六叔的爷爷在当时顶着地主的“帽子”,冒着杀头的危险,想尽一切办法,终于保住了这所老宅子。

  时间绵延至今,但对恒裕公老宅有所企图者几乎没有止步。阿六叔作为家中的老小,按祖规住在祖宅中,深刻地体会着祖先和父辈的辛苦。他不无感慨地说:“‘恒裕公’的字号和这所祖宅,是祖先勤劳创业建造,是父亲不贪图金钱的气节,是爷爷不惜生命保下来的。”

  据了解,几百年来,在丽江经商的马帮和商号五大家族中,“恒裕公”是唯一还保留祖宅、唯一还有后人居住着祖宅的家族。究其根源还是回归到了“恒裕公”李氏家族传统教育、祖训、家规的儒商文化的传承核心中。

  1997年起,丽江仿佛一夜成名,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丽江古城成为联合国世界遗产,丽江成为国家五A级旅游城市,纳西古乐、白沙古镇、玉龙雪山全国闻名,国家领导人亲自莅临题字。种种荣誉纷至沓来的同时,投资商、投机商也出现在丽江,无数人把眼光投向了这座近千年的文化古城。

  “恒裕公”的百年老宅在汹涌的商潮中又一次经历波澜。周边的邻居一家家搬迁到新城住上了楼房。房子都出租成了客栈、商铺。祠堂拆了,庙宇也拆了,周边近百年的纳西老宅院一座接着一座拆毁改造。传统的门楼和木雕木刻的木质结构变成了仿古、假古董的一座座建筑。纳西庭院的内涵、纳西人骨子里的文化尊崇和遗迹,一个又一个地被金钱销蚀了。阿六叔看着心疼,又隐隐地担心:纳西的根,家族的根要牢牢地保住啊。

  树欲静风不止。一波又一波的人来到老宅,融资的、投资的、忽悠的,最多的时候一天来几波,带着支票、拿着现金的……一天一个朋友带着一个暴发户进到院子,喊着阿六叔来谈谈,要买院子,甚至提出要阿六叔把房间里的两张八仙桌抬出来,要把现金堆在桌子上,要阿六叔自己踩着凳子,可以踮起脚够钞票的高度,到多高就给多高的钞票,赤裸裸的侮辱。金钱的诱惑下,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阿六叔又一次微微笑着谈起他的看法:“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总存在高明的骗术,若不是心理上故弄玄虚,就是道具上虚张声势。只要把握自己的欲望,就经得起诱惑。”

  6. 遇到“雅贼”

  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让阿六叔更加警醒对老宅子建筑的保护。

  作为丽江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原真性的古宅院落,恒裕公矗立在熙熙攘攘的主街上,每天闭门无人进出,神秘中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2005年的一天,32岁的阿六叔在古城跟几位朋友在本地人开的一家木雕店里小聚,一堆木雕艺人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一个话题。阿六叔凑上前去仔细听了听,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大家讨论的是在五一街有一个大户人家的门楼,每天也没有人进出,但是门楼上镶嵌的木雕件非常精美,还是古董。古城里没有哪家的木雕件有这么精美。大家正在商量哪天晚上趁着没有月光的时候去偷偷地卸下来。五一街这不正是自己的家吗?阿六叔赶紧截断话头,直叫道:这是我家。第二天,阿六叔在家里摆了一桌家宴,隆重邀请这些古城的木雕艺人,请大家帮忙把祖宅门楼上的所有能够拆下来的镶嵌的木雕件全部卸了下来。至今这些精美的木雕和镶嵌件、老窗花、六合门等,在经历了141年后都完整地、静静地陈列在“恒裕公”老宅改成的阿六叔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内,供人参观浏览。

  千年的古镇,百年老宅,阿六叔每天面对各色人等,面对金钱利益,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怎么处理?阿六叔指着桌子上的一本书,给我看了林徽因的一段话:“温柔要有,但是不要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刚强……”

  7. 最大危机的到来

  时间进入新千年,阿六叔回忆起最危急的时刻,用了“仿佛被人一推这座老宅子就被人抢走了”这些词语……给恒裕公开出的价格,从2000年初的12万的年租,一直升到了2015年的1.3亿买断“恒裕公”——建一个私人会所。

  “我都快顶不住了,要透不过气来了,感觉恒裕公这座老宅子要保不住了。”阿六叔现在提起这些事还能感觉到当时的压迫感。

  房子属于几兄弟共同所有,阿六叔排行老小,面对经济大潮金钱的诱惑谁也不会无动于衷,兄弟们也想有所发展,保护修缮老宅也需要资金和支持,怎么办?阿六叔忍着邻里的疑惑眼光甚至是嘲笑,靠在门口卖一块一块的粑粑、一碗一碗的米线,支撑着这个家。最难的时候,连买菜的钱都没有着落。阿六叔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正直不屈的人,不会为了升官发财而向他人卑躬屈膝巴结讨好。”这既是纳西人的骨气也是恒裕公家族的气节。“父辈坚持了那么多年,我也一定能坚持。”

  2009年,阿六叔和恒裕公终于遇到了最大的危机。丽江本地的一家很有实力的商家看好了恒裕公的老宅,他们安排专人轮流拜访,董事长亲自出马,拐弯抹角找熟人托朋友,找到阿六叔的几个兄长,动用相当高位的和一些要害部门的领导来做工作,甚至还有侧面的威胁,对恒裕公的祖宅志在必得。开出的条件也是诱人的,租金是以前的几倍,条件非常丰厚,甚至同意阿六叔一家继续住在老宅里面,还给予公司的股份。几位兄长被情势所迫已经同意,仅有阿六叔一个人还在坚持。怎么办?阿六叔形容自己“就像走在悬崖边上”。“也许是祖先的庇佑”,在危急关头出现了一群千里之外的贵人。

  8. 一段奇缘和景仁榜

  阿六叔非常感恩地讲起这段几年前的往事:也许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祖先在冥冥中的护佑”,阿六叔机缘巧合地与一群台湾朋友结缘,是他们的仗义和雪中送炭,保住了恒裕公。

  林小喜,一位台湾商人,在恒裕公的保护历程中不能不提的一个人。2009年初,林小喜飞到丽江前往指云寺拜佛求经,获得期望已久的经书一册。欣喜之余,他骑马赶回丽江,路上不慎从马上跌落,幸亏背负的经书阻挡,才没有受重伤,但也需住院,人就留在了丽江。在修养中,林小喜在古城散步,每天早晨都会光顾阿六叔的小吃摊,遂成为好朋友。时间一长,丽江的小桥流水,淳朴民风,古朴的宅院深深地吸引住林小喜,他决定留在丽江做点事,首先开了一家客栈,来接待台湾的朋友和佛友,选择的地址就在恒裕公旁边几步远的地方。

  在恒裕公即将保不住、阿六叔最艰难无助的时候,阿六叔深夜拜访了林小喜,直接说出“恒裕公”历史和自己面临的困难。令阿六叔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交流,林小喜竟然答应下来,要跟他台湾的朋友谈谈这件事情,尽量为阿六叔找到资金。等待,痛苦的等待那几天的日子,阿六叔形容自己就像掉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样,备受煎熬。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阿六叔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的,觊觎恒裕公的商家和兄弟已经把条件打印成文件放到了家里,再也不能等了。阿六叔再一次跑到林小喜的院子询问有没有结果。这是第二次跟林小喜谈到“恒裕公”。又一个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阿六叔用近乎激动的言语说:“我永远记得林总当时的那句话——‘还没有朋友愿意做这件事,要不我们来做吧’。”

  协议当天就定下了,预付款第二天到位,台湾朋友在林小喜的带动下,集体出资100多万元,对老宅院进行了保护性的维修和整理,阿六叔自己并没有要房租,只是给兄弟支付了相应的租金。

  阿六叔成为了保护老宅子的台湾朋友的合作伙伴。

  阿六叔的行为也得到了兄弟们的理解和支持。

  合作不仅保住了象征“恒裕公”这块百年商号招牌的祖宅,重要的是保住了李氏家族这段历史的根,让家族的精神和传统得以传承下去。

  危机过去了,阿六叔又担心起另一个问题,台湾朋友的资金挽救了老宅子不被恶意的收购和破坏,但是朋友的投资毕竟是商业行为,钱怎么才能收回去?若改成客栈经营,又不能对祖宅进行改建,现代的工具和卫浴设备也不能使用,怎么能够经营?大兴土木又会失去了保护古建筑的意义。但也不能让人家白白拿钱。一个心结结在阿六叔心里。

  第一期合作的付款期三年时间很快就到了,台湾朋友的投资没有一分钱的回报。林总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这件事情在阿六叔这里怎么想怎么不舒服。在跟夫人一次深谈之后,得到夫人的支持,阿六叔决定了一件事。第二天,阿六叔再一次来到林小喜的院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恒裕公”的宅子还是继续跟林小喜合作,但是不再需要林总再投入一分钱。阿六叔说,面对朋友的真诚和付出,真的不能再伸手要钱。

  一个月以后,阿六叔把属于自己房子的产权抵押给了银行,换来了急需的资金。阿六叔的行为和故事感动周围很多朋友,收获了朋友和兄弟的理解……

  2012年,丽江古城私立民居博物馆正式挂牌了。阿六叔——李君兴,成了馆长。虽然背负着贷款和保护老建筑的双重压力,阿六叔依然在坚持着。每每有重要的宾客进入博物馆,阿六叔都要亲自介绍博物馆进门天井中的一个重要碑刻——景仁榜。这是阿六叔给起的名字。上面镌刻着几排姓名,第一个就是“林小喜”。阿六叔感慨地介绍给每一位来参观的宾客,他们都是为了保护“恒裕公”这所百年老宅院默默付出过的人:

  林小喜,杨正翎,苏丽,苏焕文,苏琬晴,苏琬珺(6位台湾合伙人);宣科,朱良文,丁文浩,张蓓,小鹏,徐伟元,墨羽,思羽,老纳,张愉,雷明,陈长时,童年,蔡海琦,陈国正,赵津辉,波音,根哥……

  9. 看到曙光

  2015年初,丽江古城管理局新的领导上任了。到了11月,和丽萍局长通过实地了解恒裕公百年老宅多年坚守的困难情况后,立即划拨了20万元,用于这座在风雨中飘摇了141年的老宅子的保护修缮。面对政府的这第一笔拨款,阿六叔说,我看到的不是钱,是古建筑保护和文化抢救的希望,虽然这些“银子”杯水车薪。

  让他高兴的是,他多年的坚守终于看到了些希望。孤独地守护这座老宅子,真的是太难、太累了:“我自己家庭和生活不需要那么多钱,想要钱我早就有了,只需要出卖祖宗就行。我只希望遇到志同道合的能够结伴同路,遇到能够跟我一样的重视自己的家族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用行动尊重自己的根的同道中人。穷点儿、累点儿我不怕,孤独寂寞我也能够忍受,我宁愿做一个守住自己家族传统之‘根’的守护者。”

  本版摄影 车文龙

(责编:孙红丽、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