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七部委封杀市场仍暗藏 “首付贷”为何屡禁不止?

范晓
2016年09月02日07:15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首付贷”为何屡禁不止?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国税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七部委下发《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然而,记者日前走访几家房屋中介发现,变相提供首付贷款的服务依然存在,购房者只需支付二三成首付即可将房屋“贷”走。屡禁不止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专家提醒购房者,这样的便宜不要占,虽然表面上貌似降低了购房门槛,但实际上却大大提高了购房的总成本。

  首套房首付可贷款一半

  日前,记者化身购房者,随机走访几家房屋中介,透露自己想买房的意愿,但首付款还差几十万元。对此,一家房屋中介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是一手房,首付可以贷款五成,如果是二手房,首付可以贷款七八成。”

  当记者询问详细的月供和利息情况时,工作人员有点谨慎又有些含糊地说,是按照国家利率的基准利率,“银行不都是4.9%嘛,分3年、5年、10年,其中10年是最长期限。”到底具体怎么算,这位工作人员表示需再问问其他同事,但还是驾轻就熟地打保票说,“您贷个20来万不是事儿。”

  七部委日前联合发布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介机构不得强迫委托人选择其指定的金融机构,不得将金融服务与其他服务捆绑,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得向金融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返佣等费用。金融机构不得与未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中介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

  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此次以明文规定的方式“封杀”了“首付贷”这种放大了借贷杠杆的金融服务,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首付贷款这种违规操作却依然存在。

  以某中介的首付贷服务为例,客户只需提供身份证、社保卡、公积金卡、半年工资流水等资料,审核后即可放款,放款时间最快仅需1天。在手续费支付上,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分期支付,1~5年的一次性手续费分别为5%、10%、15%、20%和25%;而分期支付的手续费则分别为5.5%、10.8%、16.1%、21.8%和26.4%,按照期限分摊到每月还款中。

  封杀“首付贷”却难封杀需求

  什么是“首付贷”?顾名思义,就是在购房人首付资金不足时,地产中介或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补助资金拆借,帮助他们买房。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官马骏认为,当前房价过高,对于一些购房者来说,凑齐首付都是一大难题,“首付贷”应运而生。

  据云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二手住宅成交13.6万套,创近6年新高,截至6月底,二手住宅均价47235元/平方米,比2015年底上涨16.6%,与2010年相比,6年间价格上涨90.5%。目前,北京地区购房首付比例约占30%,如果以一套全款为200万元的房子计算,首付需要60万元。对于购房者来说,短期资金不够,需要周转并不罕见。“从大环境来看,人们有买房意愿,从产品本身来看,首付贷减轻了人们的资金压力。”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就像股市的场外配资一样,凑不齐首付的购房者可以通过这类产品获取资金,从而获得入市的本钱,这类金融服务在房价上涨时颇为吃香。”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随着买房的杠杆需求越来越旺盛,中介机构掌握大量的二手房源信息和客户信息,就此跟银行进行讨价还价,变相获取一些贷款优惠的空间,不排除存在这种情况。”

  “首付贷”这种便宜不要占

  然而,面对无利不起早的商家,这种貌似能解“燃眉之急”的服务真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专家提醒购房者,“首付贷”这种便宜不要占,虽然申请门槛很低,但费用却相当高。

  如果以30万元、贷款1年来算,一次性支付需要15000元;如果一年分期支付的话,需16500元,这远远高于一般银行类贷款。不难发现,“首付贷”虽然周期短,但利率高,这无疑加剧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再加上购房按揭贷款的月供,双重的还贷压力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借款人而言,“首付贷”的潜在风险也是非常大的,无异于“在刀尖上行走”。

  “房产买卖本身交易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大,如果房价没有涨到预期价格,最终的收益可能还不够支付贷款利息和交易税费的。如果是短期内周转尚可尝试,若长期贷款则得不偿失。”该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大多数购房者而言,通过首付贷集齐资金后,还要申请银行按揭贷款清还余下房款,若房价出现波动,违约风险就有可能传递到商业银行。”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首付贷款是放大杠杆的金融工具,可能驱使一些收入较低或不稳定人群、高风险倾向人群仓促入市,容易产生“次级贷款”,所以,无论对于购房者还是借款人来说,都有不小的潜在风险。

(责编:朱江、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