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如何用“一份土地”获得“三份收入”

中共云南保山市委书记 赵德光
2016年09月15日09:32 | 来源:经济日报
小字号

  保山属低纬山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丰沛,立体气候明显,生物物种丰富、独特,复杂的自然禀赋构成了资源的多样性,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2014年,保山市被列入全国24个产粮大市之一,核桃、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800余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9029个。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产业小、散、弱问题突出,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发展链条。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增收。如何从实际出发,既发挥内部优势,又借助外部力量,远近兼顾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3月,在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陵基地的调研让我们启示良多。公司于2014年10月进驻龙陵,规划到2018年底,在龙陵县勐糯镇投资6亿元,建成3万亩褚橙基地。基地的发展模式采取“一租二包三分红”。“一租”,即建立土地租金按流转年限递增机制实现土地流转,把30年的土地租期分为3个10年,每个10年分别按每亩每年300元、400元、500元给付租金,每5年付一次款,于第一年第一个月付清。“二包”,即建立严格管理的长效机制,将基地果树承包给农户管护,公司将基地按2000至2500株(25至35亩)为一个单元进行划分,每个单元配备2名产业工人,优先聘用土地出租户劳动力,挂果前3年每年按15至16元/株支付工资,挂果后根据市场行情和产量按照0.8至1元/公斤提成。“三分红”,即建立效益分红机制,从挂果期开始,土地出租户按照产业工人年度种植管理收入的15%(丰产期每亩每年600元至750元)参与基地效益分成,镇、村组按1.5%(丰产期每亩每年60元至75元)参与分成用于项目协调和村级公共事务支出。

  据统计,到2016年3月底,公司已流转土地7864亩,兑付租金1176.9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00万元,种植云冠橙3600亩,建成年产1万吨的有机肥厂1个,基地主干道30公里,建成水管网42公里、架设高效节水管网50公里。

  在公司发展的同时,对周边村寨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公司到勐糯镇建基地后,坚持生态化发展,只使用牛粪、羊粪、鸡粪、作物秸秆和林下有机物等合成的有机肥,为此向农户大量收购畜粪和有机物,以前多次整治不见效果的畜粪、各种作物秸秆乱丢乱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村寨四周环境干净整洁。

  恒冠泰达、中业农业在保山的发展实践,为保山市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农业提供了借鉴,探索出让农民用一份土地获得租赁、务工、效益三份收入,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新路子。

  以龙陵县恒冠泰达为例,每亩土地租金300元,农民到公司打工每天收入60到100元,投产后效益分成在4至6万元之间。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一年时间公司使用临工1.3万人次,支付工资84万元。贫困户董家红家,公司不但租用了其30亩土地,而且聘用夫妻二人管理果园,租金加打工收入一年3.5万余元。据了解,像董家红一样通过培训被聘为产业工人的农户有71户142人,同时公司还招录本村技术管理人员30人,吸收本村返乡大学生8人,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效果明显。施甸县中业农业公司也是如此,每亩土地的租金是400至600元,农民到公司打工的收入为每天60至100元,效益分成在4万至6万元之间。

  在认真总结恒冠泰达、中业农业发展经验和广泛深入调研、思考、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全市打造10个土地流转上万亩的规模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工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实现农民“一份土地、三份收入”。

  在基地建设上突出特色,重点发展优质特色水果、蔬菜、茶叶、咖啡、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每个产业基地土地流转面积不低于1万亩,推进“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实现规模农业引领快速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基地原料供给为保障,发挥规模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把“十个万亩”示范区建设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型、设施型、观光型生态农业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企业生产上突出品牌,把培育品牌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以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一个企业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壮大一域经济。

  在扶持方式上突出创新,设立2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采取“51+49”合作模式,明确县(市、区)为建设责任主体,负责做好总体规划、土地流转等服务。同时,建立土地流转租金、企业反哺租地农户、到公司务工等3个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和基地涉及村组提成奖励机制,鼓励农民将土地托管入股给企业、到基地务工,使其由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通过提成奖励壮大村组集体经济。目前,各县(市、区)已规划18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基地,规划流转土地30.85万亩,具备实施条件的12个,已完成流转8.56万亩。

(责编:孙红丽、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