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和平门小区地下空间变身小微博物馆

7000多平方米群租房改造为文体空间 目前已疏解2000余人 

董鑫  通讯员  曹蕾
2016年11月17日07:19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和平门小区地下空间变身小微博物馆

  昨日,西城和平门小区的地下空间整治完工

  本报讯(记者 董鑫 通讯员 曹蕾)经过8个月的清退整治,天安门旁最大的地下空间——和平门地下空间改造工程完工,曾经被群租“占领”的地下群租房变身为服务居民文体生活的空间,还开辟了40平方米空间建设首个社区小微博物馆。

  和平门小区共有8处地下空间,分布在8栋楼的楼下,“这个小区是2004年入住的,当时地下空间都设置了缓行坡道,主要用途设计就是居民停放自行车、物业办公用房和仓库、配电室等公共设施。”西长安街街道综治办负责人说,近些年这些地下空间被产权方改建并打成了隔断用于出租,5平方米左右的隔断间一个月月租能有将近800元,此次整治,是通过街道趸租的方式,彻底将这些租户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来的地下空间总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疏解了2000余人,下一步还将对剩余的小部分地下空间进行清理腾退,预计能再疏解1000余人。”

  地下群租房清理之后,空间如何利用?西长安街街道工委书记田巨德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们结合地区的特点和居民的实际需求设计了5个系列各具特色的活动空间,包括便民服务“氧吧”主要用于居民存放自行车;生活空间文化“氧吧”方便居民存放杂物;安全文化“氧吧”用于培训居民掌握防灾减灾技能;社区文化“氧吧”为居民提供读书看报、锻炼身体的场所以及红墙文化“氧吧”等。

  此外,为帮助居民了解地区历史文化,目前未英胡同正在建设社区级小微博物馆。据介绍,博物馆里除了地区沿革介绍外,还反映不同时期的街景以及居民生活的老照片、老物件。目前,照片和老物件的征集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底前完成并开馆。除了和平门社区,街道准备利用地下腾退的空间,在13个社区分别建设一座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级小微博物馆。此外,将整体设计南北长街、西交民巷、北新华街、东西帘子胡同等历史文化街巷的建筑和设施风格,借助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导引标志,让这些街巷自己“讲故事”。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责编:李易、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