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保护传统村落不能只有呐喊

毛建国
2016年11月25日07:20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保护传统村落不能只有呐喊

  7136个传统村落正在网上公示,其中2555个已经正式进入国家保护的视野,听上去似乎是个不小的数字。然而,当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评审到第四批时,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这位发起者,却注意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依然阻挡不住村落的濒危和被破坏,很多纳入国家名录的村落已经面目全非。”比这更让他忧虑的是,还是找不出一个特别好的办法从现在的困境中走出去。

  对于传统村落的濒危和破坏,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城市人,对此有着同样的感受。而且正如冯骥才所说,就目前来看,传统村落的濒危和破坏还是进行时,基本看不到一个救济办法,谁也不敢预料,这种濒危和破坏会到什么时候为止。

  说到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我们知道,很多人在精神上、心灵上都拥有乡土情结,文化人更是把自己皈依的乡土,作为自己文化的故乡、精神的原点。如果对此觉得有些玄虚的话,不妨看看春运吧。那么多人,为了一张回家的票而辗转反侧,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人们心灵最深处,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

  当我们今天感慨传统村落的处境时,其实面临濒危和破坏的,不仅是其形,还有其神。与传统村落同时消失的,还有传统村落原本所具有的传统风俗和文化形态。冯骥才曾经呼吁,“因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痕迹,比如节日、民俗、音乐、舞蹈、美术、曲艺、杂技等等,大部分都活态地保存在各地的村落里。”如果传统村落没了,那么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有可能还给历史,还给老祖宗了。

  其实今天说到保护传统文化村落的意义,已经人所共知了。远远不止是冯骥才,很多人都为此发出过呼吁;也不仅仅是民间人士,包括很多政府人士和政府部门,都作出过努力。早在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就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现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评审到第四批,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保护传统村落,所面对的形势、面临的挑战,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不仅因为,传统村落的衰落,对应于一个经济勃兴的年代对于文化和人文的轻视;还在于传统村落的主体,及生活在传统村落的村民,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在向往现代化生活,渴望传统村落发生改变。然而,这不是传统村落衰落的理由,这里,传统和现在,中间还是能够找到平衡点,关键就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村落,以多大的决心保护传统村落。

  不客气地讲,现在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基本还处于呼吁和呐喊阶段。对于冯骥才这样的民间人士而言,也许只能呼吁和呐喊;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却应该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有必要指出,不是所有的传统村落都有保护的必要,而且保护也不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如果我们在国家层面有着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在地方层面也有着自己的保护目录,并且得到坚决的执行,政府不仅给政策而且给资金,那么传统村落的保护,就很有可能不是现在这样。

  保护传统村落不能只有呐喊。正如人们公认的,今天,是时候放慢脚步思考,如何把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留住。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该转为方方面面的责任,特别是政府责任。只有从责任角度出发,甚至把其纳入政绩考核,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村落濒危和破坏的现状。

(责编:朱江、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