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提高企业“走出去”能力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6年12月07日10:21 | 来源:人民网-房产频道
小字号

自去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以来,国际产能合作在我国的经济外交框架中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成为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与他国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促进优势产能对外合作,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提升。

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推动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山东社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述存认为,如何通过构建跨境产业链特别是由跨国公司主导的跨境产业链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两年来,中国与中东、东南亚、中东欧等地区的国家达成了不少合作意向,一些大合同也同时落地。专家表示,产能合作之所以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新现象”,原因在于它改变了通过贸易进行产品输出的单一模式,而侧重于产业能力的输出。

诚然,提高企业“走出去”能力和水平,正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尽管我国早在2000年时就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但彼时更多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多数情况下是自发地、零散地“走出去”。

虽然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舞台中愈加闪耀,但过去那种各自为战的局面,囿于企业自身的实力、战略定位、对当地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到位等因素,企业在海外失败的案例很多,取得当前的业绩其代价不可谓不高。

要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能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综合实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引导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良好区域投资环境,引导国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

中国企业需要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抱团出海”,通过以大带小合作出海,鼓励大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境外经济园区在推动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有力促进东道国增加就业、提高税收、扩大出口,有利于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以境外经济园区为基础形成的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不仅能为企业境外资源开发提供支持,还能吸引多类型企业入驻,为构建跨境产业链、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便利。

实际上,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打造产业集群方面已经展开了有益的尝试,正如碧桂园等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打造的产业新城,在带动国内更多上下游产业链数十家企业抱团出海、与东道国开展更为密切合作的同时,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欢迎,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探索了新的途径。

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交界的伊斯干达特区,碧桂园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正在打造产城融合的森林城市项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集群式“走出去”的运营管理服务海外平台,在一年的时间内已经实现携手包括广东长大、华山国际、中建南方等超过70家中国企业集体抱团出海。在近日又与华为、思科、埃森哲、中建海外、美的等36家企业签约,共建国际产能合作新城。

这些企业的探索表明,在全球价值链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处于不同位置,实现产业、资金及技术合作的国际产能合作“多赢”格局,机遇很多。中国企业应加快全产业链“走出去”,这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更是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和发展空间,增进与相关国家各领域交流和互信的重要契机。

(责编:卢志坤、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