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中关村引擎加力助推新经济

祁梦竹 潘福达
2016年05月25日07:41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关村引擎加力助推新经济

  5月23日,雨后的双虹奇观,让北京的美刷爆了朋友圈。就在这一天,位于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的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拿到了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迷走神经刺激器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国内首个迷走神经刺激器产品,”该公司胡总监兴奋地说,“产品本月就能上市,全国150万药物难治性癫痫病患者,不用再依赖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了。”

  在中关村,一系列的创新成果雨后春笋般涌现。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0件,是全国水平的30余倍。同时,在中关村带动下,本市年技术交易额达3452.6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八成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了对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域的全辐射,花开遍地香。

  品驰公司的5层会议室里,记者看到了这款最新产品。一个如大拇指大小的亮闪闪的“银豆”,连接着一根金属线。“电极缠绕在患者迷走神经上,然后将这个‘银豆’一样的控制器植入胸前皮下,”胡总监说,“患者使用后,将大大降低癫痫发作的频次和严重程度。”

  在全国,癫痫患者数量约为900万,其中约150万人是吃药、开颅手术等传统疗法根本不适用的患者,只能选择使用这种植入式的“电子药物”。但过去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可以提供,因为价格高昂,全国年手术量仅约200例。

  “我们的产品比进口设备更先进,更轻巧,电池更耐用,价格便宜了将近一半。”胡总监说,“5月27日的产品上市会上,我们跟中国抗癫痫协会合作,还会捐赠300套设备免费提供给患者。”

  在品驰,“首个”“第一”这样的字眼,太常见:首个国产的脑起搏器、全球首个同步记录深部脑电信号的DBS、全球首个变频刺激DBS……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2013年才拿到首个产品注册证的公司。

  更难能可贵的是,取得这些“首个”成绩的研发人员,没有一人是从国外同行业企业回国的,全是本地人才。这些彻底的“本地造”产品,也在品质、价格上全方位超越进口货。

  “这都得益于中关村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胡总监说,“我们和清华大学直接合作,将‘产学研医’链条连接得无比紧密。清华的研发成果,不再停留在论文上,研究人员直接参与我们的产品设计和工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能快速推向于临床应用,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意见也能很快反馈给研究人员,又能对产品进行改进创新。”

  至今,该公司的“脑起搏器”已走进全国26个省份的105家医院,造福数千名患者。

  放眼整个中关村,创新机构、创新成果数不胜数。中科院理化所实验室研发的液态金属,将引领全球“金属使用革命”;旷视科技在人脸识别、文字识别等领域中识别成绩先后超过Google、Facebook等国际巨头;格灵深瞳的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商汤科技是首个获得“人工智能奥林匹克”ImageNet大规模物体识别竞赛冠军的中国企业;柏惠维康在医疗机器人临床方面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的纪录……

  一项项创新的成果,带来的就可能是一个个全新的经济领域。

  滴滴出行最近抢占了全球媒体科技版面头条,这家创办只有4年多的中关村科技企业获得10亿美元投资,机构预计其企业估值已突破200亿美元,跻身全球第4位。前沿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让滴滴的“分享经济”模式大热。而共享美食的美团和百度外卖、共享车辆的神州专车和易到、共享生活信息的58同城,这些新的“分享经济”典型都成了中关村“独角兽”公司的代表。

  一系列创新成果、创新经济的背后,是一连串模式、体制的创新。

  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中关村“双创”模式,堪称“创新密码”,让成功可以复制。中关村实施的“1+6”、“新四条”、“新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十余项已推广至全国,探索形成了六大要素、三大环境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车库咖啡、创新工场等创新型孵化器纷纷涌现,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创业进入新时代。

  不仅要做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也加快了走向全球的步伐。目前,中关村企业在海外加大上市、并购和投资力度,共有海外上市公司102家,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多达562家,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

  以创新土壤为汽缸,以技术人才为能源,以高新企业为活塞,以新技术和新模式为输出……中关村,这台后劲十足的科技创新“引擎”,在助推北京乃至全国构建新经济的道路上,不断加大马力。

(责编:朱江、孙红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