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高层换帅疑云:复地陷“边缘化”或“再创新”

徐倩
2016年06月16日10:55 | 来源:人民网-房产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 (徐倩)随着陈志华的悄然离开,复地集团(下称“复地”)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历经了5次董事长的更换。

    在复地官方网站最新的管理层简介中,由2011年加入复星集团同时为复星集团总裁高级助理、复星地产控股总裁的龚平兼任复地集团董事长、兼任星豫资本董事长兼总裁。而陈志华却选择回归老东家绿地掌管广东事业部。

    陈志华的离开又将复地推到了聚光灯前,作为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缔造“蜂巢城市”的主力军,复地为何频频更换高管?而集复地、复星地产、星豫资本“三权”为一体的龚平,又将为复星地产业务的整合带来怎样的动力?

    人民网记者就复地高层换帅、复地的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联系复地品牌负责人,其表示“暂不回复”。

    陈志华黯然离局

    在 “跳槽”复地之前,陈志华就曾任绿地集团京津房地产事业部总经理、绿地集团总裁助理,是绿地北京市场的开拓者,此次回归绿地属于“平级跳槽”,获任绿地副总裁并负责掌管事业部,这就意味着,3年的复地“插曲”并没能为陈志华的履历加分。

    2011年,离开绿地、加盟复地的陈志华也曾经踌躇满志,要使复地尽快“赶超一线阵营”。

    对于2011年的复地来讲,刚刚完成私有化的复地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陈志华被寄予了厚望,复地也开始了全面的规模扩张。

    在陈志华的带领下,复地加快了全国化扩展的步伐,“聚焦已进入区域,深耕一二线城市”,2年内先后在成都、重庆和武汉拿下多个项目,新增土地储备255万平方米,2012年和2013年复地分别交出了121亿元及128亿元的销售成绩单。

    但是,复地传统的地产扩张思路并未得到彻底贯彻,随着复星集团对地产业务板块的重新定位和资源整合,复地成为复星集团实践“蜂巢城市”战略的“一枚棋子”。

    2013年,复星集团提出“蜂巢城市”的概念,并指出了“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主要以旗下复地、星浩资本、星泓资本、星豫资本等为开发平台,导入并整合复星的产业资源,协助地方政府建设城市所需要的核心功能,形成大金融、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和大物贸蜂巢。

    复地“单兵作战”的发展终结,自2014年起,复地的新增土地面积就呈现断崖式下滑,数据显示,2012~2015年,复地新增土地面积分别为273.7万、235.7万、162.52万、64.61万平方米。此外,复地的净利润2012~2015年间为15.8亿元、12.3亿元、8.9亿元和14.9亿元,尽管2015年净利润提高,但是和2012年对比,仍有差距。

    而复地的销售收入也并未得到大幅提振,其从2012年到2015年房地产销售收入分别为108亿元、117亿元、121亿元和145亿元,这与一线房企千亿元的销售规模已经相差甚远,而陈志华“赶超一线阵营”的目标也成为空谈。

 

    复地被“边缘化”

    复地在复星集团内地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复地被“边缘化”的现状。

    复地曾是复星集团唯一的地产上市平台,自2011年被复星国际私有化退市之后,复地的地位就不复当初,而眼下,其已逐步转变为复星掌控下的一个分支。目前,复地与星浩、星豫、星泓、星颐、星景等多家开发平台并行发展,统一成为蜂巢城市战略中的一环。

    比如,星浩资本以私募基金为驱动,主要打造城市商业综合体;而星豫资本则是文化及旅游蜂巢业务平台,主要打造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商业项目;星堡则是养老地产的开发载体,星泓则偏重于物流地产,这些平台均成为蜂巢城市的多元化功能载体。

    但是,这些平台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将“金融+地产”模式完美结合并号称要做“中国铁狮门”的星浩资本面临着部分项目滞销和赎回危机,而星浩资本和星豫资本的高层也刚刚完成变更。

    面对错综复杂的地产业务,复星地产将筹码押注在“蜂巢城市”的大战略上。

    据了解,“蜂巢城市”目前已完成并运行的案例有:金融蜂巢—上海外滩金融中心BFC、健康蜂巢──上海星堡养老社区、文化蜂巢──上海豫园商城、旅游蜂巢—海南亚特兰蒂斯、物贸蜂巢──湖北、四川等地天贸城等。从单个项目看,除了“蜂巢概念”较为新颖之外,其实质上是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和物流地产的代名词。

    而在“蜂巢城市”的概念中,将健康、文化、旅游、金融、物贸等融入住宅社区也并非眼下复星地产的独创,不少正在转型中的房企例如万科、绿地、正荣等也将医疗、金融、旅游等资源嫁入住宅社区中,由此看来,在“蜂巢城市”战略中,复星集团如何再创新、发挥复星集团资源的协同优势还有待观察。 

(责编:尹晶晶、孙红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