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密集布局都市圈 打造区域增长极
在我国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跨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格局下,打造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大都市圈,正成为区域发展的突破口。
权威人士表示,目前,我国提出的19个城市群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其中跨省城市群规划均已出台并实施。但实施过程中发现,以城市群作为标尺,范围相对较大,缺少必要的切入点和抓手。该人士称:“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更小的切入点。这也是在城市群核心地区推进都市圈建设的主要原因。”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表示,城市群由于跨区域,协同难度较大。但现代化都市圈是以超大、特大城市为强大支撑,一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紧凑型、紧密型的空间生态,基本上在一个省的行政区划内,较容易形成共识,整合资源。“都市圈创造出来的经验可以以圈带群,逐步推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此前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春季论坛上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大城市病”和中小城市人口流出并存的现象日益凸显,中心城市和周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她认为,相比城市群,都市圈更有利于平衡利益、加强合作。
有数据显示,我国都市圈时代特征愈发明显。人口增长、就业通勤、空间扩张和产业联系均呈现出都市圈化格局。以北京都市圈为例,超过36万在京工作的人居住在环京地区。
“但我国都市圈与国际相比仍有差距。”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此前表示,我国都市圈节点城市、微中心发展严重不足,跨城交通建设非常落后。比如北京市郊铁路仅290公里,远低于东京4476公里、伦敦3076公里,而北京极端通勤平均需要72分钟,54%集中在北三县。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等城市联动加速外,目前,西安、南京、郑州、武汉、成都等多地已加速推进都市圈的布局。
记者从陕西省发改委了解到,大西安都市圈将由西安、咸阳部分区域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具体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空间战略,打造大西安“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加快功能布局优化与疏解,推动西咸一体化,增强主城区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国际交往等核心功能,完善阎良、临潼、鄠邑等副中心城市功能。
郑州方面,着力推动“1+4”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强化在中原城市群带动作用,推动城市功能整合和产业布局优化。加强区域生态、交通、市政和文化网络共建共享,重点通过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联通各区域,规划研究“米”字形快速轨道(城际)交通建设,形成“一核四副六廊多点”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加快重点战略协同区建设,深入推进郑汴金融同城、产业同城、交通同城、生态同城和教育、医疗、信息等资源共享。加快郑开创新创业走廊、开港产业带、许港产业带、郑新产业带、郑焦产业带、荥巩产业带建设。
南京方面,近日南京都市圈城市政协联动机制签约启动仪式正式召开,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八市政协共同签署《关于建立南京都市圈城市政协联动机制的协议》。而在此之前,八市还共同构建都市圈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
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都市圈首先是产业创新圈,没有产业联动,都市圈就没有核心纽带。因此,南京都市圈建立都市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联盟、研究会、商会等合作组织作用,强化企业间科技创新网络联系,促进联盟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都市圈是高度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圈。”周南表示,都市圈首先是经济圈,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其建设的首要职责在中心城市,以及其所在省级政府。各地方应结合自身特点,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都市圈建设。
但周南同时也指出,我们需要注意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每个都市圈发育程度不同,城镇密度、人口密度,以及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一体化程度都截然不同。“希望大家充分考虑自己的现实基础,科学确定不同都市圈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防止一哄而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