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众创空间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第一版)【2】

二、政策环境分析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图通过鼓励创新型经济,加大研发、技术、创新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围绕这一核心思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商事制度改革
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登记制。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审批许可,仅保留34项前置审批许可项目。改企业年检制为年报公示制。改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实现抽查对象和抽查主体“双随机”,进一步规范部门执法,减少执法上的随意性。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这一项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的创业热情,公司注册、兴办的门槛大为降低,客观上形成了众创空间的巨大需求。
2.普惠性税收措施
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税制改革方向和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这一系列措施,对投资、兴办创业企业从税收政策上予以了极大的鼓励,对创业企业负担的减轻,盈利能力的加强,都起到了正向积极的作用。客观上增强了对众创空间需求的持续性。
3.优化资本市场
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上市或发行票据融资,并鼓励创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
资本市场的衔接制度的建立,为众创空间自身及其服务企业和个人的未来发展前景,规划了较为明确的路径。给众创空间与资本对接以及未来资本的获利退出模式预留了空间。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