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北京城乡规划标准展盼听民意 社区出入口必须无障碍

耿诺
2017年05月25日07:27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城乡规划标准展盼听民意

  为了让行人更舒服,北京未来要推出相关标准图集,让自行车道、步行道变成“双林荫大道”。在昨日开幕的城乡规划标准展上,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本市将制定的部分规范。市民如果有话要说,希望对住宅、道路、轨道交通舒适度等有建议,也可以到展览中参与调查。

  步行道自行车道“双林荫”

  “一直以来,北京的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改扩建工程,大多以扩充机动车道为主,降低了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相关负责人谈起推动慢行道制定规范的初衷时说。

  据了解,这种想法很快就要实现。本市将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提高城市设计水平,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等。

  其中,在城市副中心方面,本市将制定基础设施方面的技术要点。而在道路交通方面,北京将设置规范、图集,把步行道、自行车道建成双林荫大道。

  可能有人会问,标准真的这么有用吗?市标办相关负责人举例说,一部《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发布后,全市建设工程中有一半的项目采用了帷幕止水技术,每年减少抽取地下水1.6亿立方米,约等于32个昆明湖。

  《城镇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和《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设计规范》,让市民不再在城市中“看海”。

  据了解,这两份标准的设立,让全市在下凹桥区建起了34个调蓄设施,蓄水能力达到14万立方米。目前,61个调蓄池已经全部建成,蓄水能力达到21万立方米,接近整个陶然亭湖。

  社区出入口必须无障碍

  昨天的展览虽然看上去专业,却让一些来参观的老年人十分感兴趣。

  “我们家以后得按照这个改,是不是要加装电梯了?”住在长椿街的石大妈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约313万,占到总人口的23.4%。预计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

  所以,北京也在加速出台关于无障碍的各种标准、图集,让城市在不断更新改造中变得更“适老”。未来,北京将推广社区养老,而社区养老的标准则是每个社区要配建不少于8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和不少于15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社区养老设施中要不少于10张床位,二层及二层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无障碍电梯;其中应该配有医务室、保健室、康复室和心理疏导室等。

  “标准里还写明,居住区里所有的出入口,都要让坐轮椅的老人能走得出去,确保配建更方便的设施,而且还要设置急救通道,12层及以上的住宅楼必须配备至少1部可以容纳担架的电梯,轿厢的尺寸至少为1.6米乘以1.5米。”相关负责人说。

  所有地铁站配建母婴室

  有没有普通市民推动的标准呢?“有,你看这些都是。”相关负责人随手一指,就点出了一片。

  记者注意到,这其中有一份标准说,所有地铁站中,都要配建母婴室。

  这份标准叫做《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其中包括进口出口平台必须设置坡道,高差较大的换乘通道要设置坡道或者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标识位置要更明显等。其中一项被翻译成了大白话,叫“带孩儿出行不用愁,母婴室设置有要求”。

  为什么将母婴室列入设计规范?这还要从两年前的“地铁哺乳”事件说起。

  当年冬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地铁4号线列车中给自己的孩子哺乳,被其他乘客拍下之后传到了网上,一度引起热议。当这个社会事件传到规划师眼中,却有了另外一层含义——地铁列车上缺乏婴儿护理空间,能不能通过站点设计来补齐?

  “这个问题说起来可不小,二孩政策已经全面放开,对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提出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设计要求。”相关负责人说。

  他表示,欢迎所有对城市标准感兴趣的市民来现场提建议,或者在各项标准公示时提出针对单个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市标办正在市规划院展厅中征求市民对于住宅如何改良、道路怎么让行人走得更舒服的建议。像房子隔音差、地漏反臭、厨房串味、多层住宅无电梯、电动汽车充电难这些情况,都可以向市标办反映。对于市民集中反馈的问题,在下一步制定、修编标准规范时,将有所考虑。

  “一般来说,只要这些条款进入规范,在房屋、道路改扩建时就会参照执行,市民的愿望也就能成真了。”他说。

(责编:朱江、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