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交界的新机场安置房明年迎回迁居民
京冀交界的北京新机场附近,136栋回迁安置房正拔地而起,分别布局在礼贤和榆垡两大组团,住宅小区的总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近日,新机场回迁安置房的供热项目完成招标,预计今年年底将先通气试供热。这批回迁安置房将采用智能化供热、屋顶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方式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既减少整体碳排放,又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榆垡组团建16座换热站
北京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披露,该公司旗下的建筑技术公司与北京北燃供热有限公司联手成功中标大兴新机场安置房(榆垡组团)供热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7233万元。
榆垡组团安置房建设规模约142万平方米,能够满足两万余居民的回迁安置需求,涉及的供热面积约137万平方米。为实现节能减排,大兴区政府在项目规划时就已经要求安置房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的设计和运营标准打造,因此该项目的建设要实现低碳环保的供能目标。
根据用地布局,榆垡组团安置房分为三个供热区,配套建设16座换热站,预计今年冬季投入供热试运营。这也就意味着,体量如此之大的工程仅有半年时间的工期。
为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以及在后期运营的低碳环保,新机场安置房通过建设大型集中燃气锅炉房,采用天然气供热为主、绿色多元化为辅的供热方式,实现清洁能源使用。“在试运营过程中,将对管道、温度进行调试,并在明年年底的采暖季正式运营,从而确保2018年回迁居民正常采暖。”这位负责人说。
后期运营过程中,这套供热装备还将实现余热回收和烟气回收,实现低碳减排运营。
大数据感知调节温度
如此大规模的回迁安置房,在供热项目上将实现“智能化运营”。
近几年,不少居民楼已经实现分户供暖计量,但一些小区的“分户计量准不准”、“公共区域和各家住户如何分摊”等问题格外受到老百姓关注。在新机场回迁安置房中,将装上智能化的计量表,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让分户计量更加准确,既节省能源,也让居民舒适度更高。
“未来在这些安置房的供暖上,我们会通过大数据感知室内外温度变化和居住行为温度要求,让屋内温度调节更精准。”北京建工集团建筑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居民有自己的生活、工作习惯,供暖季时,一天24小时的供暖温度会有变化,下班回家之前需要把温度提前升起来;夜间休息时,室内温度不需要过高,可以适当下调温度保证睡眠质量。
这位负责人说,通过居民的居住行为大数据的收集,能够让运营单位清楚小区内是老人居家为主,还是上班族为主;上班族一般何时下班回家、何时睡觉和起床。“每户的数据都不一样,但汇总起来会形成一个样本规律。”他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