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腾出创新发展新空间
昨天,海淀区西三旗(金隅)科技园配套公租房项目楼房已经拔地而起。该地块全部为疏解腾退的自有工业企业用地。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昨天,雨后,西三旗建材城西路12号院,几十部直冲云霄的黄色塔吊下,罩着绿网的一栋栋大楼正在层层长高。这里,是建设中的西三旗(金隅)科技园配套公租房项目。
过去,这里是涂料、玻璃等建材生产基地,未来,这里将打造“智造工厂”,助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疏解低端业态,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发展环境。通过疏解整治提升,海淀区不断拓展创新发展承载力,在增加群众获得感的同时,引领首都科技中心建设大步向前。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中关村街道工委书记许云昨天收到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发来的一条信息:有辖区居民反映,联想桥北京客隆超市门前,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环境脏乱;双榆树中心小学东门外绿地里垃圾多。
许云第一时间把情况告知街道主管领导。随即,街道城管科、城管分队、城管监督分中心、城市运行中心、保安等15人来到现场,清扫垃圾、摆放单车……不到两小时,问题解决。
快速反馈快速处理,这,要归功于海淀区的“大城管”体系。它改变了过去孤立管理和条块不合的“小城管”局面,由单一的城市管理部门执法管理,过渡到相关职能部门综合执法管理、全社会广泛参与。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是“信息中枢”和“情报部”,所有问题一口汇聚、一口受理、一口转办、一口反馈,29个区级部门和29个街镇接受考核。
“正是在疏解整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经验,创新管理,才有了社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大城管”体系,全区城市管理问题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自去年9月该体系运行以来,在首环办的首都环境建设月检查考核中,海淀区一直位居前列。
提升居民获得感
永定河引水渠东岸,西四环北路137号院2号楼西侧,一小块休闲公园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黄色的木箱子,每个有一米见方,里面长着苋菜、茄子、大葱、西红柿、玉米等。这里,有个时尚的名字——“一米菜园”。
“一共168个,周围居民都可以来认养。你看,这块牌子上写着所有地块认养人的名字。要是不好好种,我们还要收回呢!”田村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尹肇江介绍。
原来,这是一块废弃地,自发形成了小市场,一些人还擅自把它圈起来建违法建设。2015年,街道整治永引渠两岸环境,腾出土地5000多平方米。其中,3000多平方米用于建停车场,缓解居民停车难。剩余面积建成了休闲公园,在北头的绿地里,建起“一米菜园”。
“家门口不但有了停车场、小公园,还能在这儿认养‘一米菜园’,种种地,我们居民都打心眼里支持拆违工作。”家住附近的居民吴孔如说。
“在拆除违法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政府一家唱独角戏。我们一直积极动员居民参与。尤其是拆后利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居民共治共享,才能体现‘获得感’。”海淀区城管执法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升创新发展承载力
西三旗建材城西路12号,曾是北京金隅集团最早开发建设的建材工业基地,主要生产黏土砖、隔墙板、石膏砌块等传统建材。疏解非首都功能以来,搬迁了金隅涂料、科实五金公司、三重镜业等9家三高企业,腾退土地41公顷。
不仅金隅集团,北辰机械厂、天坛家具厂等一批传统企业陆续疏解。新能源汽车百人会、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派网软件有限公司……腾出发展空间,西三旗将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基地,未来,这里成为海淀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通过拆违,海淀区腾出绿化用地32万平方米,城市功能用地75万平方米,高端产业用地13万平方米。
3月24日,盖茨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等共同发起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位于东升科技园二期的办公地眼下正在装修;4月11日,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授牌,注册地在翠湖科技园。加州-北京创新中心成立,中国-以色列创新中心成立……发展环境优化了,创新发展承载力增强了,一大波创新项目纷至沓来。
年内,实现玉泉山、永定河引水渠、中关村大街沿线、中关村和燕园街道、海淀镇六大区域违建清零,按照“有设计、有故事、有文化、有获得感、有机制”理念,打造100个无违建社区、街巷。海淀将继续加大疏解整治力度,提升创新发展承载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