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出租屋里的“候鸟”需要获得城市的温暖

2017年07月25日07:27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出租屋里的“候鸟”需要获得城市的温暖

 

  堂吉伟德

  又到一年暑假时。孩子们喜欢暑假,因为终于有了放松和自由的时光,而家长们各有各的苦恼。在西安打工的农民工的子女,他们的暑假只能困在城中村出租屋里;而对于城市双职工家庭来说,暑期孩子的看管一直是家长们的痛点……“暑假来了,孩子怎么过”,社会和我们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好不容易的相聚,却无想象中那般美好。两辈人的代沟,青春期的叛逆,让从家乡飞来的“候鸟”们过得并不舒适。除了呆在家中做作业,就是玩手机聊以度日,“生活在笼子中”单调而乏味,跟他们的身份极其相符。“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只能算是一种奢求,即便是“全民皆补课”的当下,他们也承受不起高昂的补课费,而只能望之兴叹。困在城中村出租屋里度假,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真实现状。

  这其实是被这座城市所遗忘的一个群体,他们躲在某个角落中默默无闻,跟他们的父辈们一样,很难融入到这座城市当中。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鸿沟,除了经济上的差距,还有心理上的隔阂。起点上的差距在于,你还在为适应新的环境而苦恼之际,人家早已有了更高的平台。底层与弱势者的现状,“候鸟”们的假期其实是最好的参照。

  都说人与人是平等的主体,都在呼吁要给予外来人员以公平的对待。不过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从“农民工因身上脏而蹲着乘车”来看,小心谨慎表面上是素质极高的体现,又何尝不是排斥之下的卑微,强势下的自卑。正是对外来人员和农民工们的歧视,才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并导致各种政策在执行上的偏差。

  从户籍到社会福利,从教育到待遇,外来务工人员很难获得平等的待遇,享受到相似的政策红利。或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可以举行各种各样的假期夏令营,或者开展一系列互助的活动,让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但外来的“候鸟”们,或许如同他们的父母一样,无法摆脱外来者的标签,如同一个无助的游人那样,在不属于他们自己的角落中,孤单地生活与学习着。

  没有安全感,没有陪伴者,没有同路人,他们只能“一个人孤单地玩着”。或许你会说,为什么不让他们出去,为什么其家长不为其提供更好的机会?话好说,做起来并不容易。在父母们还在为一日三餐所忙碌,还在为解决生存问题而奔波,所谓的教育与关爱,就只能停留在最初级的层次——生存为大,精神层面的需求则无以顾及。家长们自己为挣微薄的收入尚且自顾不暇,何以去实现更高层面的消费满足?

  近年来,关爱留守者和关爱外来人员,在输入与输出两个层面都得到了倡导。不过,政策愿景与现实之间却存在着极大的落差,看似多元而系统的关爱工程,其实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性作用。从留守儿童大量的溺亡,到出租屋里的“候鸟”们只能蜗居在家,让他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暖,是对公共责任最直接的要求,也是对执行力最现实的考验。

  给予出租屋里的“候鸟”们以温暖,离不开输入地所在地方的重视与努力。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比如以社区或者学校为单位,开展一点联谊性活动;或者与城市的孩子结成对子,进行互相体验与帮助;或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性夏令营,解决他们无处游玩之苦;或者针对外来孩子的需求,提供有差异性的帮助;或者发动孩子家长所供职的单位或者企业,自发性开展一些活动,要么给父母适当放一点假,给一点经济上的补偿,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多陪陪孩子,带他们去看一看风景,既满足了形式又升华了内涵,可谓一举两得。

  “暑假来了,孩子怎么过”,社会和我们,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请用行动给予回答。

(责编:孔海丽、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