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房产

消失的集体宿舍能否回潮?

耿诺
2017年08月10日08:35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消失的集体宿舍能否回潮?

  京东要当房东吗?京东自持一宗用地,会不会是在扩展自身在亦庄版图的同时,建一些集体宿舍给员工谋福利?8日下午,京东以底价获得了一宗紧挨着集团总部的用地。虽然官方还没有对地块用途做出说明,但是由于“全部自持经营”的限制和14580元/平方米的实惠楼面价,引发了市场的普遍猜测。

  这宗土地上能否建出宿舍来?答案恐怕不能如员工所愿。去年6月,宿舍建筑设计规范的国家标准刚刚更新,但在本市,除了一些学校、医院等单位还在批复宿舍项目之外,集体宿舍这种20年前司空见惯的居住形式,已在京城房地产市场中渐渐远去。

  集体宿舍哪儿去了?

  在繁华的CBD东,靠近首经贸校址一带,如果不是特意提醒,可能连住在红庙、水锥子的老人都想不起来,这里曾经有一个公交始发站。

  公交始发站里,有一栋红色的小矮楼,就是当年分给员工的职工宿舍。

  已经64岁的陈大姐记得清楚,不管是谁家,单身的时候住集体宿舍,结了婚排队等着分房,是几十年前的老例儿。她就曾经住在这片小矮楼中。但随着CBD区域的一次次更新,公交始发站已经被新的建筑物所代替。

  “集体宿舍啊?早20年就没啦。”一名企业房管科科长告诉记者,20年前,他的主要工作是帮着大家排队分房子;而现在,只负责核对企业公积金、报销供暖费,“再过几年,估计没人知道原来还有单身宿舍这么个东西了。”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晓钟回忆,自房改政策以来,还有一些老宿舍在沿用,但近些年来在学校等单位之外,很少出现新的集体宿舍。

  集体宿舍哪儿去了?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曾经流行全国的集体居住模式,如今几乎难觅踪影。就连一些曾经有着很多宿舍楼的“好单位”,也在逐渐清退住在宿舍中的员工,通过出租、转让或者重建成为写字楼,获取更高的利润。

  一位规划师估计,以1990年全市人口超过1000万、其中城镇人口700多万计算,集体宿舍、单身宿舍或单位分配平房等房源在北京的数量可能曾经达到上百万间。

  两难之中的“类群租”

  集体宿舍在消失,但是还存在的需求怎么办?有些企业,选择了发放租房补贴;有些企业,正在犹豫要不要冒着群租的风险继续提供宿舍。

  龚老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丰台南三环沿线有几个连锁门店,给员工提供宿舍。这几乎是餐饮、美容等下班较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企业约定俗成的“好待遇”之一。

  此前的11年,他都在附近租几套房,给员工提供宿舍。可群租整治启动,要求企业就算提供住宅作为宿舍也要遵守人均居住最低面积等多项约定。

  “算了算,还是给每个员工再加500块钱工资更合适。”他说。

  整个洋桥区域最便宜的房子出现在海户西里,一套不到50平方米、半地下室的两室一厅,月租金是3500元。按照群租房的认定标准,如果租一套两居室,最多只能住6个人,平均每个员工的住宿成本为583元。

  网上的“集体宿舍”,大多也是打擦边球。赶集网上,一套位于海淀区水磨社区、总面积达到20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月租金达到2.2万元,可以供30到40人集体住宿。

  但从图片展示信息显示,这里是一片平房。仔细搜索后记者还发现,更多的转租集体宿舍其实就建在厂房、库房之中。而从外观、所处位置看,其中很多都是违法建设。

  “如果刚租了就被拆掉,那还不够和房东打官司的。”龚老板说。

  低成本背后不仅是怀旧

  近日,一条“怀念宿舍”的推送在网上走红。在这个时间点,为何会有人开始怀念宿舍?

  对于租客来说,宿舍象征着稳定;而对一些想提供宿舍的企业和单位负责人来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更宽松的宿舍标准无疑意味着更低的成本。

  其实,“住宅”和“宿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于北京宿舍标准缺位,不少企业将自有办公楼、厂房、仓库违规改建成宿舍。

  目前,北京对住宅群租的认定是同一居室内居住两个非同一家庭人士及以上、有打隔断行为、人均面积低于5平方米等;而从去年6月全国开始执行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中,只有同一间房内“不宜超过16人”的规定,人均使用面积最低可以降到4平方米。

  北京新供应的土地中,也没有宿舍用地这样的选项,导致集体宿舍这种居住形式在校园之外越来越少。

  考虑到职工的现实需求,一些企业正在利用北京相关政策,建设豪华版的“集体宿舍”。

  从推广公租房起,本市也开始引导企业和园区利用自有用地新建和改建租赁房,供员工使用。如北汽在顺义的青年公寓,基本两人住一套,主要供研发基地的单身员工居住,还设有咖啡厅、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公共空间。北京部分产业园区也有配套的人才公寓。

  但记者了解到,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租赁房,还仅限于国企。其他企业如果想用自身的库房、工厂甚至仅是库房和工厂用地改建新建宿舍或者租赁房,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集中的产业园区,企业承担起职住平衡的责任为员工提供住房,有利于职住平衡 。”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士说,这是个好趋势。

(责编:孙红丽、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