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河村改厕记(民生调查·厕改那些事①)

制图:沈亦伶
开栏的话
小厕所,大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
推进“厕所革命”,群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要满足群众对厕所的现实需求,只有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从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报道“厕改那些事”,为大家讲述发生在农村、城市和景区的厕改故事。我们首先把镜头摇向吉林农村。
这阵子,卢建辉和周立华你来我往的“较量”终于消停了。
从9月到11月,短短3个月,卢建辉感觉像是3年,至今脑子里还都是村民们的喜乐忧愁,仿佛一部剪不断的影片。
为了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农改厕办公室。卢建辉就是该部门的一名干部,负责7个村1200多户,参与了前期排查、施工安装、验收全过程的工作。
“厕改是惠民的事,得跟农户对接好。”卢建辉说,几乎每家农户都去过两趟,也见识了厕改在农民家里引起的各种故事。
“厕改,就像往水里投了块石子,让农民的平静生活溅起了水花。”卢建辉笑着说,这让他和农民有了深入接触,甚至来回“过招”。在饮马河村,卢建辉就和农户周立华有过几次“拉锯”。
又臭又脏,为啥不改
“大姐,你们家屋外的旱厕,夏天有味,又是苍蝇又是蛆的,滋生细菌;冬天冷,把人冻个要死。政府免费改厕,改不?”卢建辉劝道。
“屋里上厕所,整屋里恶臭,咋整?不装。”周立华一口回绝。
47岁的周立华,一米五的个头,大嗓门,一看就是个脆生、麻利的人。厕改前期,在入户走访宣传中,卢建辉一番苦口婆心,就这样被周立华毫不犹豫地顶了回去。
“有的村小组就一户报名安装坐便。”卢建辉走访中发现符合安装条件的农户,进行厕改的热情不高。最终统计下来,饮马河村730多户人家,只有接近100户报名厕改。
大伙为啥不愿改?原来,东北农村的瓦房多是三间,中间为厅,东西各一屋,屋子被前后隔断开,前面朝阳是大炕,后面小间是灶台厨房。“基本上都是西屋后的灶台改成厕所。方便的地方进了屋,村民怕味儿大”。周立华的抵触也是不少人的反应。
卢建辉知道大家对改厕心里没底。“那就村干部家先改。”卢建辉和村干部达成共识,改造好厕所,由村干部带领村民参观看看效果。
“屋里只需要装上一个坐便,屋外粪罐埋到了3米深的地下。这能有味么?”在村妇女主任的带领下,周立华和同村的姐妹一起到改造好的人家参观。周立华眼瞅卢建辉说完,就打开坐便盖,探下头去闻了闻。
“省里补贴4000元,市里补贴2000元,咱们大伙可是免费改厕啊。”卢建辉继续动员。
“整的跟城里楼房厕所一样。”现场,周立华和大伙议论起来,听说没,李长海家还开着自家的三轮子,到村头“抢”粪罐了呢。
怎么回事?卢建辉介绍说,“那事我处理的。李大哥厕改没报名,看着人家改得好了,赶上一批准备安装的粪罐运到村里,他却‘浑水摸鱼’把粪罐接回家等待安装。”
“没报名咋就不能装,这是国家免费装的。”卢建辉话音未落,就有人“叫板”说。
“只要大伙想改,房屋安全条件允许,咱就给改。”卢建辉笑着说。
这第二次见面,卢建辉看出来周立华有点“动摇”的意思了。
费时费工,又是障碍
看施工,看效果,大伙对待厕改的态度有了反转。卢建辉颇为欣慰的同时也犯难,“以前苦口婆心劝大伙改,一些房屋不达标的农户也找上门来要求厕改,眼下得耐心解释为啥不给改。”
“大姐,改不?”当卢建辉再问时,周立华说了句,“跟老爷们商量完再说。”转头就回了家。
周立华对新厕所没了意见,可要改还有一重顾虑。
一方面自己和丈夫都年轻力壮,旱厕早用习惯了,“没觉得有多不好”。另外,改的话费时费工。
“安装个坐便,丁大点的事,我们得扒院墙、拆仓房。老爷们在外打工,顾不上,说不装了。”周立华说,家里就她一人,自己也为难,这么折腾值不值。
周立华家典型的3间大瓦房,靠着后院墙还盖着个小仓房,粪罐需要埋在仓房下,施工的钩机也得从后院进。仓房里是刚买的2吨多的煤,还有一堆苞米瓤子。
等了两天,看大伙都装上了,周立华心里不是味。“闺女在长春住惯了楼房,眼下又怀孕了,以后孩子大人回家来,都方便。就冲着闺女,装。”她琢磨许久,顾不上跟丈夫商量,一咬牙下了决定。
早上4点起来,周立华就开始收拾,用编织袋将煤一袋袋装好搬出来,又装50袋子苞米瓤子搬出来,最后揭掉仓房顶,用大锤把院墙一点点凿开。“真是急眼了,造得可脸可身都是煤和灰。”周立华整整干了一天。
第二天,她赶忙找到卢建辉,要求带着施工队进家安装。这让卢建辉一惊,“佩服大姐能干,大姐的着急劲又让人好笑”。
“农户家家条件都不一样,为了安装坐便扒墙、拆门、移灶台的都有。”卢建辉说,厕改难在改上,政府免费提供设备负责安装这都不难,可是老百姓要改动房子,动一动就是工夫,就是钱。
今年厕改工作结束,饮马河村总共改了252户。中间增补厕改名额,协调相关手续,卢建辉忙碌了好一阵子。
用不习惯,咱慢慢来
最近,刚下过一场大雪,气温降到了近零下20摄氏度。今年,饮马河村的厕改任务一结束,卢建辉又开始走访农户,看看使用情况。
“大姐,坐便用的咋样?”进屋,卢建辉就问。没等周立华回应,卢建辉就冲着她伸出大拇指,“大姐,你是这份儿的。”话音没落,卢建辉就笑出声来。
“没咋用呢。”听着笑声,周立华不好意思地回应说。她知道,卢建辉还在笑她为装坐便拆墙揭瓦的事呢。
“用不惯,等着孩子回来用吧。旱厕也得留着用。”周立华说,去了城里闺女家,都尽可能下楼找公厕方便。
话唠得多了,卢建辉才知道周立华又有了新顾虑。“这大冬天的用满了,粪液往哪排?”自家的旱厕,大约1.5立方米的粪池,“每年清理一次就够。”
每年开春,趁着粪池还没完全解冻,方便清理,周立华的丈夫就把粪便清理出来,堆在菜园子边上沤肥,开春种地就撒进园子里去,简单方便。
“慢慢来,试着用,那粪液抽出来就是肥料啦。”卢建辉跟周立华解释道,粪罐是2.5立方米,坐便单次冲水量小于2.5升,粪池渣液最短也得两月抽一次。
由于饮马河村离镇里较远,农户都是自家打水井,使用水泵提水。“咱用水就花个电钱,厕所改好了,比旱厕干净方便,多花点电钱,不算啥。”周立华算了账说,新厕所得慢慢用起来。
在吉林省农村,家家院子几乎都有菜园子,粪罐里沤好的肥正好就地消化。通过两年间的尝试,吉林省提出“单户分散+不直排+有机堆肥或集中处理”的改厕模式。政府除了提供并安装坐便和粪罐,还为农户配套了配水箱、10米长电线、15米长水袋和一台吸污泵。目前,吉林省共改造农村厕所25万户,省级财政共投入补助资金10亿元。
“粪肥还是流到自个儿家的园子里,跟之前一样。上厕所也不用受冻闻臭味。心里的坎儿都迈过去了,得感谢他。”周立华指着卢建辉说。
“只要你用得好,我这顿折腾就没白受。”卢建辉说。
两人对视,都笑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