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一代人的时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张店区岳店村50多年的臧士香用他的视角,感受着村中日新月异的变化。据臧士香介绍,土屋和砖瓦平房的模样已经在他的记忆中逐渐模糊,一座座二层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住房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村民生活的改变,而在这日新月异的20多年间,岳店村村民的“城市梦”也正变为现实。
祖辈种的柳树花池中“复活”
1990年,岳店村开始实施村庄规划和旧村改造工程,1991年第一批二层小楼建成并迎来了第一批住户,今年55岁的叶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我家这楼现在也算老房子了,前后装修了3次。现在住的都有感情了。”叶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候从没想到还会有住进楼房的一天,而搬进楼房居住之后也根本没想象到能有今天的生活。
高女士一家在1997年搬进楼房时,还从老房子带了一位“小伙计”进了楼里。原来,以前高女士家老房子门口有3棵大柳树,是老辈人种下的,在搬家之前,全家人都很舍不得它们,可又没法带走。高女士就将一根柳树枝带到新楼小院的花池里种了下来,本来只是留个念想,没想到第二年春天柳枝竟然长出了新芽。“当时就觉得很惊奇,而且心里暖烘烘的。”高女士回忆说。
岳店村二层小楼外观虽大同小异,家家户户的装修、布置却各有特色。村民王女士喜欢养花,就将二楼客厅和阳台改造成了花房,一走进去就感觉仿佛进入花的海洋;叶先生将二楼客厅和主卧之间的墙壁拆除,重新装修后,购置了很多锻炼器械,将房间改为健身房;而臧士香则将一楼客卧家具全部清空,专门用于张贴、放置自家拍摄的各种照片。总之,他们每个人都表示未曾想过能过上现在的生活。
有公园广场,空气比城市还好
1990年,岳店村只有一条水泥路,而且多处坑洼不平,连接民房之间的多为土路或者碎石子路,十分难走。“更要命的是那时路灯很少,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村民晚上外出都得带着手电筒。”村民门先生说,那个时候村民最怕在晚上出门,所以一般晚上串门都是一家人一起去。
如今,一横七纵八条主道以及若干平坦的小胡同构成了岳店村的道路网。在八条主道上,每隔不到10米就装有一盏路灯。村民晚上出行安全多了,有更多村民喜欢在饭后围着村庄散步,或聚在路灯下下棋、聊天,呼吸着比城市更洁净的空气。
而随着不少村办企业的相继壮大,岳店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12年,全村固定资产达5.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经济富裕了,村民腰包鼓了、生活好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在过去的10年内,岳店村村委先后投资700余万元,修建了两个公园,一个村民休闲广场以及四个街道花园,供村民休闲、娱乐和健身。
发补贴入保险 老幼皆有所养
1月31日是大年初一,记者在村中老年公寓见到了93岁的李桂兰,老人腿脚略有不便,却很健康。“村里每个月都有人来看我,还请村卫生室的大夫来给我查体。”李桂兰老人告诉记者。据李桂兰孙女介绍,除了国家规定的补贴外,岳店村还会额外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一份养老补贴,而且,住在老年公寓的老人,水电气暖全部免费。据了解,岳店村已有95%以上老年人入住了老年公寓。
一位在村办企业工作的村民告诉记者,除了给老人发的补贴外,村里每年还向每户村民下发电费、取暖、口粮等补贴。同时,岳店村还统一为全村职工加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集体代缴保费总额的75%。
“老人是宝贝,孩子是希望。”岳店村村委工作人员杨女士说。2009年,岳店村投资260万元,建成一所省级规范幼儿园,便于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同时,为保证小学生上下学途中安全,岳店村购买了一辆校车,专门接送学生。
过上好日子 也要守住自己的根
在岳店村村民高女士记忆中,老房子门口有三株30多年的大柳树,搬进楼房后,便再也看不到了。高女士告诉记者,不只是她,不少村民记忆中都有属于那个年代独特的标志。“以前曾经看过一些地方因为改造,很多东西都不在了,村民也逐渐没了归属感,很担心我们的‘根’也会消失。”高女士说。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也成为各地改造的发展方向。对此,村委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守住这份归属感,村里建了村史馆,保留了大量有关村子的史料。“我们不只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还要在发展的同时,守住村民对村子的记忆,守住这条根,让无论是离乡返家还是长居村中的村民,都能有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见习记者 臧振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