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的年报背后,房企面对着一个尴尬的问题:企业规模越大越难留住人才。年报揭晓初始,万科依然保持着老大的位置,但却危机四伏,面前是万达、绿地等巨头的“夺鼎”之争,而背后更为麻烦的是人才的流失严重。“像万科、万达这样的龙头房企,每一个中高层后面至少有十多家猎头公司在盯着,不少人跳槽出来就能达到年薪翻倍。”华业地产(华业东方玫瑰)副总裁、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以下简称“中经联”)秘书长陈云峰向记者坦言。
流水的兵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使是万科这样的企业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在万科轻资产运作的转型趋势下,钱不再重要,而人特别重要,因此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有留住人才方面的很大考虑。”万科董秘谭华杰坦言。
在人才的争夺战中,万科可以说是得失参半。2001-2002年,万科通过“海盗行动”从中海地产(中海九号公馆中海尚湖世家)大规模吸纳高级职业经理人,一下从外部引进了五六十位高管人才。曾经一度万科20多个一线公司的第一负责人中,有1/3左右来源于“海盗行动”。 2007年,万科启动了第二轮大规模外部招聘高管人才计划,又称“007”计划,陆续引进32名跨行业管理人才出任要职,比如以前在宝洁公司负责品类管理的陈东峰、曾任百安居中国区副总裁的袁伯银、曾任仲量联行亚太区董事和资产管理总监的许国鸿,以及后来的凯德置地北京公司总经理毛大庆。
但同样万科在房地产业内的人员流失也最为严重。徐洪舸、刘爱明、杜晶、 陶翀富、罗霆等高管的离职让万科曾一度面临历史上最大的困境。
“万科董事长王石一直强调利润超过25%的项目,尽管万科规模很大,但是相比其他龙头房企利润并不高,除了高管的待遇很高之外,一般中层的薪金水平在行业内并不高。”一位曾经在万科供职的中层向记者透露。
正是如此,万科在今年初高调地推出了事业合伙人制度。“希望万科第四个十年后,可以培养出200个亿万富翁。”在3月中旬的万科春季例会上,万科总裁郁亮的这句话被广泛流传。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具体做法是,在集团层面建立一个合伙人持股计划,有大约200多人的EP(经济利润)奖金获得者将成为万科的合伙人,共同持有万科的股票,未来的EP奖金也将转化为股票。
“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很厉害,一个管理层可以掌握项目5%的股权,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陈云峰向记者表示。
挖人大战
“即使离开了万科,但是对于这家企业一直怀着感恩的心,万科在人才培养方面花费的精力是最大的。”一位离开万科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的确,在市场上万科、万达等龙头房企的人才最为抢手。一位曾经在万科供职10多年的中层人员,被一家中型房企挖走后直接成为了公司的副总。
“这样的市场需求就导致了许多人想进大房企,工作个五六年到地方房企就可以做项目经理,因此许多人进万科等大房企就是为了镀金。”颐和九州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磊向记者表示。
“我们吸引人才的目标就是标杆房企,比较青睐龙湖的人,因为他们在营销和设计方面是业内比较著名的,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公司通过猎头引进的人才近40人。”一家近两年在北京扩张非常迅猛的房企老总向记者表示。
阳光100常务副总经理范小冲曾经感叹,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拍地现在都不是最紧要的事情,最痛苦的问题是如何挖到人和如何防止自己人被挖。
在北京市场的挖人大战变得异常激烈,最近两年在北京市场新崛起的一批黑马企业,如京投银泰、泰禾、旭辉以及鸿坤等对于地产人才需求特别旺盛。
高跳槽率
和其他行业不同,地产项目多采取项目公司的运作模式,一个项目结束,如果公司没有新的项目,或是需要去其他城市工作,这就导致了房企一线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也造成了行业本身的跳槽率很高。
“房地产行业中高层到正常的人才流动率在10%左右,但是遇见市场不好时这个比例可能涨到20%-30%,如2008年和2010年的时候。”陈云峰向记者表示。
而覆盖到整个行业而言跳槽率更高。据国内第一家职场社交媒体卧龙阁推出的“年末人才跳槽十大高危行业报告”显示,在IT业中,团购、软件开发以及互联网的跳槽率分别高达37.7%、31.1%、28.6%;房地产和零售业的销售员跳槽率分别为33.8%、16.9%;汽车服务和餐饮服务的跳槽率分别为19.2%和21.4%。
“目前房地产业中高层的跳槽表现出了五大趋势:一、向金融投资领域跳槽,在中经联的7个副主席中有3个从房地产业转向了金融投资领域;二是从住宅地产公司流向产业地产公司,如近年来兴起的华夏幸福、今典红树林等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三是与资本合作自主创业,自己能找到项目,资方愿意出钱,最高可以占有30%的股份;四是项目公司结束正常的外流;五是从一线城市流向二三线城市。”陈云峰总结道。北京商报记者 赖大臣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