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拆迁人员最可爱”背后的“刻板成见”

2014年04月17日08:5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拆迁人员最可爱”背后的“刻板成见”

  近日,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政府官网刊登的一篇讴歌拆迁工作的文章,浉河区委书记称拆迁工作人员是“最可亲、最可敬、最可爱、最可歌、最可颂的人”。

  “最可爱的人”,这个称谓国人并不陌生。在魏巍影响几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品中,“最可爱的人”指的是志愿军战士。之所以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勇敢作战、他们心地善良、他们富有牺牲精神和爱国情怀。他们的付出与他们的柔情,让人感到可亲可敬,让人觉得幸福生活与他们休戚相关,所以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

  可是,当“最可爱的人”变成拆迁人员时,人们便十分不能接受,甚至有些自觉的反感。这是因为,拆迁以及拆迁人员早已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了固有的“刻板成见”。虽然,不能否认拆迁工作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拆迁人员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一些强拆的行为,以及一些拆迁人员的暴力举止,已经让人对拆迁有些过敏,对拆迁人员有些反感。这种“刻板成见”尽管不完全理性,但毕竟来自现实的认知和亲身的感受。如果忽视了这种“刻板成见”,忽然拿另一个已经形成“刻板成见”的称号加于他们身上,自然让人产生错愕的感觉。

  明白了“刻板成见”这个概念,就会明白为何人们不能接受授予拆迁人员“最可爱的人”称号。在人们的心中,对于何为“最可爱的人”早已有固定的认知,对于何为拆迁人员也早已有自己的判断,他们实在很难将两者联系起来。这种源自“刻板成见”的自觉反应,虽然可能造成误伤,一些拆迁人员的确可能表现不错、贡献突出,但是,囿于事实信息的有限,以及整体印象的不佳,人们还是愿意选择已经形成的“刻板成见”,以质疑的态度和嘲讽的口吻,看拆迁人员可爱在哪里。

  “刻板成见”只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有时,“刻板成见”会稳定人们的价值观。就像对“最可爱的人”的认知。人们觉得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社会怎么变化,最可爱的标准依然是存在的,那就是牺牲、奉献精神和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的热爱。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才能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人们也会把这样的精神作为标准,评价他人和反思自己,从而维持一种价值观上的稳定。当然,“刻板成见”有时又会妨碍人们的认知,尤其是对个体的认知,因为“刻板成见”的典型思维方式是以偏概全。比如,人们对医生、官员、教师形象的认知,就可能出现偏差。

  如何消除那些负面的“刻板成见”,或者说,如何避免“刻板成见”成为一种认知障碍?首先,应该做到实事求是。哪怕是事件的细节,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掩饰也不能作假,只有做到了个体真实、细节真实,才能逐渐改变人们的概念,形成整体的真实和正确的认知。其次,应该做好信息沟通。这种沟通既包括信息的对称,应该打破信息的隔绝,将信息快速地公开,也包括共识的达成,必须有常态的沟通渠道,用来反映诉求、交流意见、形成共识。否则,“刻板成见”不可能打破,甚至会逐渐成为一种偏见。具体到反感“拆迁人员是最可爱的人”,道理也是如此。

  李劭强(江苏 教师)

(责编:尹晶晶、孙红丽)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