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捉襟见肘的现金流,近年来疯狂扩张的阳光城终于在市场策略上做出妥协。不过,各项指标显示其资金压力已成事实。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其现金流量净额已为-54.7亿元,负债金额上升至284.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6.9%。
此前屡试不爽的股权质押,眼看马上走到“山穷水尽”。公司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仅剩余总股本2.3%和1.23%的股票没有被抵押。
“急刹车”挽救现金危机
5月13日,上市房企阳光城董秘廖剑锋在与中信建投证券的电话交流会议上表态,公司将把工作重心放在现金流回流上,为三四季度可能出现的土地投资机会储备资金。廖剑锋还说,目前公司拿地策略“已转为谨慎”。这一表态,对于前期一直在土地市场上“狂飙突进”的阳光城来说,可谓一次“急刹车”。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3年年初至2014年4月,阳光城在土地市场接连出手高调拿地。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时间阳光城共入手15块地,花费已超百亿,远超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总和。在疯狂拿地扩张的过程中,阳光城不免为部分地块付出了昂贵溢价。2013年,阳光城先后购得的上海三个地块,溢价率均超过130%。
激进扩张为阳光城带来了明显的财务压力。阳光城财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其现金流量净额已为-54.7亿元。负债金额从年初的125.7亿元上升至284.1亿元,上涨125%。其中长期借款达83.45亿元,同比增加210%;资产负债率达86.9%。
近来,阳光城一向自信的“高负债”“高周转”似乎“转”不起来了。有报道称,阳光城位于重点区域的楼盘降价促销仍效果不佳,此外,早已拿地的项目也因资金问题进展缓慢。
市场分析人士称,阳光城改变激进策略的决定不失理性,但已经存在的现金问题,对阳光城来说已是巨大压力。此前有业内人士称,阳光城将在今年迎来一轮偿债高峰,到期偿还金额超过20亿元,接近去年到期偿付金额的2倍。
阳光城总裁陈凯曾解释激进拿地及高负债的原因,“在目前金融环境下,年销售超百亿的房企更容易获得贷款。因此很多房企都通过高负债扩大规模”。
大股东股权质押殆尽
5月5日,阳光城发布公告,阳光城股东东方信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福建康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再次办理了股票质押登记手续,质权人均为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质押原因均为融资。
据统计,这则公告已经是今年以来公司发布的第7次“质押股票”公告,总共涉及7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11笔股权质押,共约1.7亿股。从年初到最近,每次抵押股票的数额越来越多。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上市房企而言,资金问题关乎命脉,尤其对阳光城这种快速扩张的企业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质押股权的方式来钱快”。
经过阳光城数次股权质押行动,截至5月5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东方信隆和第三大股东福建康田,分别仅剩余总股本2.3%和1.23%的股票没有被抵押。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融资越来越难,上市公司也一样。银行额度收紧,审批困难,企业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弄到钱。”前述分析人士认为。
除股权质押外,阳光城的融资手法五花八门。报道显示,阳光城一向多通过担保贷款、信托融资、再融资、地产基金等形式解决资金尴尬。“这些形式的融资成本大多很高”。
房地产基金人士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高周转、维持资金链和股价缺一不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将给企业带来大麻烦”。
目前,阳光城的“高周转”已经被爆出有减弱的迹象。截至5月16日收盘,阳光城股价报收8.47元,涨2.24%。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