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有关“中国当代建筑”的论坛,却成为国内顶级新锐建筑设计师汇聚的场所,而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成为现场热议的话题。
6月8日下午2点,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暨颁奖典礼在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如期举行。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熊远明参加了此次颁奖典礼。出席颁奖典礼的还有建筑界名人王明贤、顾孟潮,文化界名人刘心武、张颐武等。除此之外,当选为中国当代十大建筑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设计师马岩松、中国尊设计师吴晨等年青设计师也从威尼斯双年展赶回至颁奖典礼活动现场。
在颁奖典礼上公布了由文化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和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新浪网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包括骏豪·中央公广场、鸟巢国家体育场、上海金茂大厦、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台北101大厦等知名建筑均得以突围成为新一批的“中国当代十大建筑”。
而新央视大楼等知名建筑却最终落榜。有现场评委称,央视大楼的建筑文化因素获得社会认可度不高,网络票选排名较后是导致其最终落选的主要原因。
城市文化现象的检阅
颁奖典礼还举行了以“未来城市发展”为主题的论坛。论坛中,评委会成员、著名作家刘心武表示:“中国建筑的标准化生产,致使城市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
然而,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致使城市个性被牺牲却是大众的选择。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规模加大,传统的古建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外观上和立面上大同小异的高楼建筑。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规划混乱,独特性与地域性建筑文化流失。
迪拜是高楼城市,也是大众所熟知的富裕之城,因此,不知何时起,民众视地标建筑、摩天大楼为财富的象征,经济实力的标识。因此,地标建筑或摩天大楼的落地给城市区域带来了极强的荣誉——经济繁荣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上海从未间断地标建筑与摩天大楼的建造,而众多地标建筑与摩天大楼中鲜少有融合中国元素的作品。
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贝聿铭曾说“中国的建筑要有中国的面孔,就要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因此不能简单的抄袭西方的东西。”
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应该立足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吸收未来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生活需要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文化。
《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现象观察报告》中指出,新的建筑体系既是天人合一、古今融合的体现,又能对新的城市的发展趋势起到启示作用,具备这些因素才能为当下世界城市发展提供极富启发意义的参考作用。
而已经有年青的中国设计师意识到这点,并给予实践。
十大建筑中有三个作品为中国年青设计师设计,三位年轻设计师是指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设计师王澍、骏豪中央公园广场的设计师马岩松以及中国尊的设计师吴晨。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引入“城市山水”的理念,是马岩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挖掘实践,象山校园设计理念来自于对传统古代书院的“合院”形式的沿袭,在平面布局上采用“塔楼和院落结合”的布局方式,而中国尊则是构思源于中国传统礼器之重宝——“尊”的意象。
“这让人很欣慰”,评委会主席、中国建筑评论家王明贤说道,“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这些作品更好地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我相信这样的作品能够代表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