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房企纷纷公布5月成绩,媒体称“近六成企业全年任务完成不足三成”,房价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与此同时,中小型房企倒闭、破产和老板跑路事件继兴润置业破产后拉开全国帷幕,此外,大企业之间股权并购转让也屡见不鲜。
着眼宁波,以实业背景为主的甬企开发商,努力维持稳扎稳打,但仍有中小型房企走在破产的边缘。看空声音逐渐压过看好呼声,追根究底,百隆房地产总经理谢耀生表示,“钱是关键。”
破产并购频现 房企洗牌加剧
日前,杭州中都百货杭州两家门店在同一天毫无征兆地突然关门停业,源起中都集团老板“失联”。在目前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不少人将此与所谓的“老板跑路”联系在一起,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目前可以查询的中都集团债务,至少包括2.1亿元银行和信托融资,且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到期。
今年3月份以来,宁波兴润置业、南京盈嘉地产、海宁立德房产、南京福地房产、南京亚细亚置业、青岛君利豪、惠州光耀集团等十余个企业均被媒体曝光陷入倒闭、濒临破产和老板跑路事件——这是属于中小型房企的“小打小闹”,大家在研究其破产原因时都在感慨小企业融资难资金链困难。
而在5月,融绿事件让大家看到了大企业的“难”。
5月22日晚,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收购绿城中国24.313%的股份,总金额约为62.98亿港元。收购完成后,融创中国与九龙仓并列为绿城第一大股东。
此前,宁波某本土房企将其全资子公司打包“甩卖”给另一房地产开发公司换取流动资金;6月10日,朗诗和宁波金地集团旗下子公司入股杭州万科良渚新城项目,占股分别为34%和33%,朗诗成为其最大股东;信达地产22.57亿元收购嘉粤集团下属5公司100%股权;6月20日,上海乾鹏置业有限公司在北交所平台上进行100%股权的转让,转让资产主要是福都商厦,转让底价是88896万元,价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性支付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中小房企市场空间不断收窄,在传统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难以获取融资的时候,那么借股权交易所来缓解资金压力,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无奈,但至少在目前状况下,整个企业还能卖个好价钱。”
在他看来,若市场成交若继续低迷,那么房地产行业洗牌的动作还会加大。
短期看空和长期看好 辩证拐点论
有卖必有买,在目前市场降温下能够收购此类资产的,一般都是资金雄厚的大企业,这也印证了行业分化的特征。
黄金湾投资集团董事长申威表示,大型房企对中小房企的整合会越来越多,股权之前的并购也会增加,并购基金应运而生。
融绿事件中,融创中国以62.98亿港元代价收购绿城中国24.313%股份,扣减2.84亿港元的派息,融创中国实际支付金额为60.14亿港元,实际代价为11.46港元/股,这较绿城中国昨日收盘价7.69港元/股溢价49.02%。
一个退出市场,另一个则是加大市场持有的筹码。
“近50%的溢价,融创对于房地产的未来很看好”宁波一位从业多年的房地产人表示,除了资金问题,宋卫平“转手”绿城的背后不排除对未来市场的看空。
“长远看好是绝对正确,短期看空也是非常正确”谢耀生表示,看好与看空的重点还是在于房企手中握有的资金是否充裕,资金紧张就看空,资金充裕,那目前就是最好的入市时机。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全国35个上市房企发布了前5月业绩数据,35家企业5月单月签约1167亿,环比微涨5%。整体而言房企在红5月的表现并不乐观。除了少数企业在全国促销的影响下有所上涨,其他企业均延续前4月趋势。同比2013年同期下调的达到了20家,另外保持同比上涨的企业涨幅相比前4月则有所下滑。从完成年度目标情况看,35家企业除恒大、万科等个别企业完成比较好外,其他企业普遍非常差,平均完成率仅29%,35家企业中,完成任务不足30%的企业就达到了22家。
整体市场下行与半年报的压力,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预计全国6月房企调整价格的数量将明显增加,在部分千亿房企都上涨乏力的情况下,成群结队的百亿房企和中小房企,正在或者即将经历一场大浪淘沙的分化。
宁波本土房企实业背景为主 多产业“扶持”风险低
“从业那么多年,以前就没怎么听到过房企倒闭破产的”。全国房地产经理人繆百年对记者坦言,虽然近期爆出不少中小型房企破产倒闭的新闻,但是纵观宁波整体市场和宁波本土开发商的实业背景,他认为宁波下半年将会持续以价换量,个别楼盘或会亏损,大体而言应属小赚。
雅戈尔、杉杉集团、罗蒙等等涉足房地产开发的本地企业,其主业是实业,多条腿走路,“较谨慎不冒进,整个浙江自身的房企多是稳扎稳打,看中可持续发展。”
作为宁波地产一哥的雅戈尔,主打服装产业,同时进行房地产开发和投资业务,日前,雅戈尔集团全资子公司香港雅戈尔实业公司,拟投资7.75亿港元,认购中信泰富新股5751万股。雅戈尔称,公司此次对外投资的标的旨在完成收购整合后的“新”中信。
研究今年以来宣布破产的房企,多为单产业发展——专注房地产开发“一百年”,或者将地产开发作为主业,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对整个集团资金链压力就会比较大,奉化兴润置业就是其一。(新华房产调查记者 朱珂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