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房价缺乏持续上涨基础 取消限购又如何

贾壮

2014年06月30日07:15    来源:证券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取消限购又如何

  【贾语村言】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的回报份额开始提升,资本和土地的回报需要相应地回落。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评价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王妃玛丽·安托瓦内特时说过,“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著名的话曾被无数次引用,用来规劝世人凡事不可过于骄纵。香港警匪片《无间道》里也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意思相近,但表意更加直接。

  如果能预知今天这种进退失据的纠结局面,不知道中国的地方政府当初是否还愿意把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曾经无限风光的房地产市场,如今成了手中的烫手山芋,扔也不是,拿也不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调控房价是政治任务,卖地赚钱是经济任务,当市场走向疲软的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便陷入了无限的纠结当中。

  地方政府的纠结在是否取消限购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今年以来有多个城市先后试探松绑限购,但在外界压力之下,又相继收回政令。与此前出台限购措施时的威严相比,取消限购多是悄悄进行。

  在房地产的复杂棋局中,房地产商的公众形象比较差劲,但有不少房地产大佬在舆论面前振振有词,原因是他们知道,政府离不开自己。不管是否愿意承认,房地产的确绑架了经济,地方政府大部分财政收入来自于土地出让金,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高企,房地产行业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要稳经济增速,要保就业底线,地方政府对房地产难免有投鼠忌器的心理。

  中国经济不可能一直抱着房地产的大腿,况且如今这条大腿已经不那么粗壮。世界上没有哪个经济体可以一直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倒是有不少经济体栽在了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发展模式上。从长远发展来看,让经济支柱尽早实现与房地产脱钩是必由之路。

  房价非理性上涨会有两个坏处,一是房价越来越脱离普通百姓的购买能力,造成民怨沸腾;二是泡沫一旦破裂,将会严重拖累金融体系,危害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调控房地产市场应该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但是要想把房价调控到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居民的基本居住权利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房地产调控更重要的任务是防止泡沫继续吹大甚至是破裂,避免给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房地产商当然是一直反对限购政策的,理由除了台面下的利益,还有台面上的交易自由原则。非常时期,宏观调控不能让位于市场原教旨主义,必要的行政干预当然很有必要,限购其实是迫不得已的举措。但是,当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始动力逐渐消失,市场供求关系开始逆转的时候,是否有必要继续坚持一刀切的行政干预措施,值得仔细探讨。

  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众说纷纭,如果纠结于细节,则会是自说自话的局面。地产商赖政府地卖得贵,政府怪地产商价定得高,自住的指责炒房的扰乱了市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从宏观的角度理解,能获得较多认同的是中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阶段,主要包括特殊的汇率安排和人口结构因素。一般认为,汇率升值压力如果得不到释放,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将会快速上涨,不动产价格当然会一马当先。丈母娘推高房价说是地产商的发明,背后反映的人口因素带来的房屋购买力。如今来看,汇率升值压力和人口扩张压力高峰都已经过去,这两个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已不复存在。

  古典经济学认为,土地、资本和劳动的结合创造了经济价值。过去一段时间,三个生产要素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取的回报旱涝不均,土地和资本占优,劳动处于明显劣势,土地的优厚报酬的一个表现就是房价持续飞涨。可以看到,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要素禀赋的相对稀缺性发生明显变化,劳动的回报份额开始提升,资本和土地的回报需要相应地回落,也就是说,房价回落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既然房价缺乏持续上涨的基础,继续死守限购政策已无必要,调控的重点应该放到如何防止房地产硬着陆上来。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责编:孙红丽、唐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