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北京,从一座园子到一座院子

2014年10月20日17:58    来源:人民网-房产频道    手机看新闻

  千年古城北京,言至静心憩身之极致建筑,当属颐和园。京城西北,山、水乃至空气均属上乘,先天便注定了“宜居”二字,面对颐和园旁的一块珍稀土地,开发者该如何思考?

  是复制以往的成功经验,抑或借他山之石借舶来之风建造?或许可获得暂时性的成功,但自问于心,总会有遗憾。

  中赫置地深知,打造顶级建筑文无定式,但理有长存。即要尊重并理解土地的天赋脾性,更要以为居者创造价值为己任,每处细节都用心致极,以求让建筑根植于土地且无法被复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从那座园子到这座院子,筑造传世的百年建筑,成就令人宁静的心灵之所,万柳书院不负历史给予的这份机缘。

  当万柳书院望见颐和园

  万柳书院占据自然资源的得天独厚,可以“颐和园腹地”一语蔽之,这使得万柳书院的生长有着独一无二的基因。

  合宜至上。为找到与这片土地气质相符的建筑形态,中赫置地经过了30多轮的论证、调整、求证,规划方案才初具雏形,在整个筑造过程中,不容瑕疵,不断推翻与创新。

  如今在与颐和园相望的灰墙大院内,14栋5-7层的花园式住宅安静而秩序地坐落。以230万块荷兰手工粘土灰砖砌筑,万柳书院诠释了北京独有的青砖古韵,并以国际水准的曼宁家人字坡屋顶向东方意象致敬。这让万柳书院并没有成为恢弘富丽的颐和园的附庸,而是个性鲜明。

  步入颐和园的人,能够感受到一亭一阁、一草一木都蕴藏着安静的力量,万柳书院亦是如此。为了让居者在入住时就能感受到园林的静与境,中赫置地遍寻全国,将数百棵不同品类的老树全冠移植入园。为了契合建筑气质,对于树种的选择、成树的胸径、体态、树冠形状和大小,都有着严苛标准,同时还要强调景致的错落,绿期和花期的有序呈现。内外空间之间的均衡之美,更体现在室内与园林的辉映,适宜的尺度与角度设计,令园林能将景观自如投射于室内,室内空间与外部园林于无声中自然衔接。

  如此令人心安的氛围,由内而外绵延。为把园林中的“静”做到极致,建筑空间里从每一扇门、一扇窗、一砖一瓦来呼应,并不惜成本将项目之外市政道路上原本的法桐,置换为与灰色砖墙更为契合的银杏,同时把住区周边的3米宽的市政人行道,也全换上了与万柳书院品质相符的步道砖。如果说安静的气质需要岁月的积淀,那么中赫置地则用宁静的空间与静境的园林把积淀出的美好早早呈现于人前。

  一园一院 极致用心

  颐和园,从亭台楼阁到一廊一榭,无不精心雕、琢、砌、绘,从建筑之布局、材料之甄选、工法之考究,甚至于每处景致所处位置之寓意,都付诸于极致用心。这也暗合中赫置地在建筑万柳书院时推崇的建筑观,将全部之功力,集中于精工之笔,不遗余力,雕琢细节。

  万柳书院工艺之完臻,力求传世。在大面积使用石材时,中赫人尽可能地还原其花纹肌理,使其浑然一体,精心利用不同材质进行空间过渡,营造宁静与自然的氛围;在使用装饰语言时,则几乎全部采用直线线条,与简洁利落的建筑形态相得益彰,诠释其“少与多”,“舍与得”的生活哲学。

  万柳书院的所有设计均以人的居住需求作为最终标尺,渗透着功能至上的设计美感。萃取古建筑之精华,有所传承,但从未畏惧创新与超越。

(责编:尹晶晶、孙红丽)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