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季度经济数据运行情况。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三季度GDP增长7.3%。总的来看,中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并出现了一些积极、深刻的趋势性变化。中国经济网独家专访国家统计局信息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详解中国经济新常态下,7.3%所折射的经济趋势。
中国经济网: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3%,这是不是年内最低点?可不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筑底回升?
张立群:我认为是年内的最低点,不会再下降了。全年完成7.5%左右的增长目标还是有把握的。第四季度的整个经济情况至少是走稳的,因为导致第三季度经济回落的一些主要原因在第四季度都会有所改善。首先,基础设施投资会由落转稳,现在作用于房地产上的一些政策措施四季度会见到效果。其次,消费增长总体平稳;第三,出口的增长在上半年得到了恢复,因此从三驾马车来看,四季度答题呈现由落转稳的态势。
潘建成:第一,过去看经济的模式是关注它增长的最低点,我们期待像2008年、2009年时的金融危机后的反弹。现在需要换一种模式,什么模式呢?就是习总书记说的新常态。接下来几年受到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将会逐步放缓,7.3%是不是最低点不重要。第二我想说,7.3%仍然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数,从目前来看,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完成全年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快于经济增长,而这些才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目标。而且全年完成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宋立:7.3%肯定是到了最低点,但是不是筑底回升不好说,还有可能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低位运行。但是全年完成7.5%左右的增长目标没有问题。7.5%左右是一个区间,有可能7.4%、也有可能是7.5%。
中国经济网:国房景气指数已经连续8个月行进在下行通道中,9月份更是回落到94.72,被指拖累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有人说这是房地产的拐点,甚至有人说会发生崩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表现?
张立群:我认为房地产市场不会崩盘。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三四线城市缺少人气、缺少买房需求,楼盘销售就有困难。但是在前几年开发商已经被重新挤回了一线城市以及比较发达的二线城市,从2013年开始,房地产发展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数量还在继续增加中,买房需求量还是非常大,如果房价没有明显下降,就会鼓励需求越来越多的释放出来。同时在建构政策方面,包括房贷的调整都会对需求的释放形成有力支持。我认为房地产市场将会呈现一个逐步回暖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销售困难会有明显改善。
潘建成:我们应该这样想,首先,房地产市场目前的回落表现是多年调控的一个目标,对不对?现在房价终于要开始回归到合理水平了,这是一个好事。第二,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回归也是房地产市场供求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结果。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这个结论我认为是成立的。从过去房价不断上涨到合理回归,这个本质的变化是健康的,是我们期待的一个结果,也是挤去房地产泡沫的一个过程。第三,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其实是温和的,幅度是温和的,因为老百姓对于房价的预期比较稳定,没有过多的人认为房价会大幅度下跌,这为房价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经济网:今年工业形势还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目前低迷的情况还会持续多久?
宋立:工业形势不太好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国内市场形势不好,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相关产业链条比较长,投资品的生产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出口对于工业形势也有一定的影响。从八九月份开始,生产出口订单已经接近尾声。同时,我们劳动密集型行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给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不够明显了。所以工业形势走低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认为不会太长,世界经济复苏之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善。
潘建成:我们现在处于“三期叠加”时期,而三期叠加对经济最突出的影响就表现在工业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业增长受到的压力比较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压力的背后,结构是在优化。上游资源型产业,比如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的压力很大,但是高端装备制造业、IT产业的状况还是不错的,需求增长很快。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个动力转换,从过去的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换。对于工业增长回落的现象,我们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正常状况。
中国经济网:目前结构调整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未来这种动态的调整回持续多久?
张立群:这个调整我想是需要时间的。首先看企业,企业从过去低水平的数量扩张到注重质量效益的发展,转到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需要时间。另外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包括有效的市场监管能力的形成,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说现在经济的转型升级,包括改革的全面深化,都在全力推进之中,但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中国现在这个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尽全力,坚持不懈把各方面工作做好。
宋立: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产业结构来说,三产毕竟是服务业,它是为二产服务的,受限于二产;从投资结构来说,投资慢了就显得消费快了,当然消费也跟我们这些年人均收入提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如果经济下行的话,这种调整还会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的。
潘建成:“三期叠加”对于经济影响会形成一个长时间的调整过程。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二季度,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种调整会持续三到四年以上,甚至更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通过改革和结构调整来促进整个经济转型,这个过程会更长。全面深化改革有一个2020年的目标,也就是说未来20年、30年都要围绕这个改革进行。
中国经济网:现在是“三期叠加”阶段,就目前来看,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哪些风险?
潘建成:我认为最大的风险就是改革不坚决。因为过度担心经济增长的下滑,导致有些结构调整不敢做到位,遗误了改革的良机。我担心的是过去粗放模式的重新回归,因为担心增长下滑,又开始找很多投资项目,这种低效率的重复建设的投资。
同时也要警惕目前的房地产。我们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防止它出现大的波动。现在很多城市放松限购政策,使它回归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的活力,维护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另外,还要在房地产市场下滑后,密切地去关注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不少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依赖土地财政,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回落背景下,如何为地方政府提供新的财政来源,使我们要密切关注的内容。
张立群:第一,经济增长的上升压力如何通过宏观调控稳定住;第二就是注意风险的的发展。我们从货币政策要保持力度,不能搞大水漫灌。另外从各个金融企业来看呢,也应该提高对贷款对象的甄别能力。真正把这个钱放进那些有发展前景,有创新力,和整个转型升级方向相一致的企业和单位。第三,我想在必要的核销、过产这些方面,也要卖出步伐。加快完善相应的这个制度和规则。第四,在政府职能转变,包括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包括市场监管水平的提高,都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宋立:应该讲有这么几种风险。一是地方债务,尤其是地方债务的风险。二是金融风险;三是我们经济转型能不能成功的风险还有国际环境的一些风险。当然也包括了房地产的风险。不是这些风险也是辩证的,举个例子,比如说金融风险,因为风险大,你担心会不能扩张。但是如果收的太紧的话,可能更容易爆发,经济的风险是和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联系在一起的,过高了有风险,过低了也有风险。过高了就会把泡沫吹大,过低了泡沫就会容易缺点断链,增加新的风险。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平衡的问题,要全面的来看这个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