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摘要】3 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改变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除补偿农民被征收的集体土地外,还必须对农民的住房、社保、就业培训给予合理保障。因地制宜采取留地安置、补偿等多种方式,确保被征地农民长期受益。
承包地“三权分离”勿违农民意愿
【解读】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农村改革方方面面,其中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值得关注。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为主体;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在坚持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
“我们经营权的流转现在已经达到整个承包地面积的26%,这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必然选择。”张红宇说,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但在这个过程中切记不能出现违背农民意愿,人为定指标的问题。
对于适度规模经营,张红宇说,规模经营,对于投入的成本,参加农业保险抗风险等都比原来一亩三分地经营好处多。另外,适度规模经营对于保证粮食安全也有好处,中国2.6亿户农户,80%的农户是自给型,自己种粮食自己吃,而城里人要靠剩下20%的商品农产品吃饭。因此,粮食安全需要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需要形成新的经营主体来实现。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张虎林也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最抢眼的就是土地制度改革,保证农民土地的财产权利。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张虎林说,一号文件对于征地补偿做出明确的要求,今后损害农民利益,想方设法拿走农民土地的行为不允许了,农民可以自愿转移土地承包经营权。 新京报记者 涂重航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