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南京部分民国建筑完成修葺并开放 包括美龄宫等【2】

2014年02月12日14:23    来源: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南京部分民国建筑完成修葺并开放 包括美龄宫等

  陵园新村邮局,品味民国静美时光

  距美龄宫不远处,有一座八角绿色琉璃屋顶的两层小楼,据说宋美龄经常来此邮寄信件,因此这所陵园新村邮局又被人们称为“美龄宫邮局”。

  这座修建于1934年的建筑,有着浓郁的民国气息,两层小楼,正门两边是极具建筑风格的拱形大窗;而西侧有一扇仿古山门式的偏门,门扇和门檐的造型都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时尚。邮局正门上原来挂有一块大匾,上书“陵园邮局”,为林森题写。

  记者从资料图片上看到,修葺之前陵园新村邮局历经沧桑,古朴破损的护栏之上,是被水泥墙封死的大门,雀替和梁架的雕刻已变得模糊不清,只有从在阳光下还泛着绿光的八角屋檐里依稀可以看到它昔日的气派和辉煌。

  如今修葺后的陵园新村邮局看上去色调分明,绿瓦红檐,尤其是门口挂着“邮局”字样的旗帜分外显眼。 据悉,这些看上去全新又充满生机的外表都是文物专家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旧如故”的结果。屋顶闪着绿光的新琉璃瓦,是专家经过多方寻访,在宜兴找到当年烧制这些瓦片的老工厂,按原样重新订做的。门口栏杆上飘扬的旗帜也是按照老照片上民国时候的样子仿制的,工作人员称旗帜上面那个“邮”字是当时的标志。

  如今,这里已不再具备收发信件和包裹的功能,已成为民国主题邮政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这些年代久远的邮戳印章、古旧信函等历史资料,引人入胜,带领人们透过历史,细细品味那些发生在民国时期美丽动人的故事。

  提到南京的建筑,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杨廷宝,杰出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开拓者之一。中山陵音乐台、位于南京体育学院的中央体育场、如今的南京军区总院,都是杨廷宝的作品。杨廷宝故居在成贤街104号,又名成贤小筑。 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玄武区政府新街口办事处出资修复,建成杨廷宝故居纪念馆,每周二、周四下午对外免费开放。

  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组织员、杨廷宝故居纪念馆负责人潘翔介绍说,杨廷宝故居由他本人自行设计建造,建于1946年。由于建造年代较早、建筑标准低,在修缮过程中,发现墙体都采用空斗墙、砌筑砂浆强度很低,大部分木结构件出现受潮现象,大梁已腐烂,而且白蚁侵蚀严重,房屋也未设置圈梁、构造柱等。因此房屋整体安全性、抗震性能较差。后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负责制定《杨廷宝故居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并报江苏省、南京市文物局批准同意按《设计方案》修缮。

  走进杨廷宝故居的院落,迎面可见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像,“这是由南艺的东郭教授设计的,刚刚做好。”潘翔告诉记者。院内有一幢两层小楼,外形简朴,走进去以后迎面是一幅杨廷宝生前的照片,楼下有书房、客厅和餐厅。现在布置成了展厅,十几幅展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杨廷宝的童年、求学、工作、家庭的情况。玻璃展柜里展出了梁思成、林徽因写给杨廷宝的信件、1964年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和地质部长的李四光邀请杨廷宝参加科学会议的邀请函、杨廷宝的笔记本、回国后用过的打字机等物件。楼上是杨廷宝夫妇的卧室。

  杨廷宝故居的价值不仅仅是一座纪念馆。据了解,基于杨先生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巨大声誉和号召力,杨廷宝故居正在成为中国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个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圣地”。杨廷宝故居纪念馆的建成,正在吸引更多的建筑设计行业高端人才集聚,对于加速环东大周边的建筑设计、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共青团南京市委、玄武区委、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南京市住建委团委等单位正在筹备建立杨廷宝青年建筑师研习社,以培养人才,并鼓励南京的青年建筑师利用这一平台创造设计出更多的优秀建筑。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陈晔、唐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