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北上广“城市病”超发达国家 与城市大小无关【2】

田俊荣 吴秋余

2014年05月12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城市病”缘何而生?(特别报道·大城市的纠结①)

  “城市病”与城市大小无关

  发达国家的不少大城市已告别“城市病”,而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正在“发病”

  “‘城市病’与城市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再大的城市,只要规划合理、管理有力,‘城市病’也会缓解;再小的城市,如果定位贪大求洋、管理混乱无序,也会爆发严重的‘城市病’”,陆铭说。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不少大城市已告别“城市病”。

  1910年,美国纽约人口不足200万,却遭受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只有5%的人活到60岁,20%的幼儿活不到5岁。如今,纽约大都会区人口超过1800万,不仅治好了“城市病”,还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城市桂冠。

  上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人口不足800万,却发生了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警察大白天要打着火把才能指挥交通,伦敦城里到处都是咳嗽声,一次烟雾事件,仅4天时间就死亡4000多人。如今,伦敦大都会区人口超过1200万,却重现了蓝天白云。

  与之相反,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却正在爆发“城市病”。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北京因交通拥堵使人均上班出行比正常时间多耗时14分钟,位居全国最堵城市。然而,接下来的排名让人颇感意外,常住人口只有760万人的河北唐山市以人均上班出行多耗时13分钟位居第二。

  ——据环保部监测,2013年我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十大城市是:邢台、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济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郑州。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均不在其列……

  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

  大城市特有的规模效应反而更有利于治理“城市病”

  国内外实践已充分证明,不能将大城市与“城市病”画等号。实际上,大城市特有的规模效应反而更有利于治理“城市病”。

  “打个比方,一个20名学生的班需要1个老师,一个40名学生的班也只需要1个老师。换句话说,同样的公共服务支出在大城市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不仅如此,有些公共服务的提供必须在大城市才可行”,陆铭说。

  比如,只有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发展地铁才是经济上比较有效率的,而只有建成大规模的地铁网络,人们才可能摆脱对小汽车的依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再如,服务业的发展有条“进门人口数量”法则:开店要装修、要租金,只有进门消费的人多到一定数量,才能抵消这些成本进而盈利。因此服务业往往更多集中在人口集聚的大城市。大城市通过提高服务业比重,不仅能吸纳大量就业,还能降低单位GDP的排污量。

  “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如此预言。大城市的出现是市场的选择,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是世界城市化的主要模式,发展大城市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既然“城市病”不是因为大造成的,我们就不应因噎废食、因“病”废大,而应在发展中小城市的同时,重视大城市的发展,同时治理其“城市病”,使整个城市化进程科学健康,形成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合理结构。

上一页
(责编:孙红丽、唐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