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站在文化保育的角度来看,有这么一位邻国在身旁,天天叫着、嚷着和我们争夺某项东西的发明权,未必就是件坏事。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才时刻提醒我们,必须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报。即便有时候被对方捷足先登,抢走了一两件“自家物什”,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重视不够。这就好比当年,一些外资企业“抢注”我们的老字号商标,虽然说其行为令人愤怒,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国人商标、产权意识的觉醒。
这些年,国人对于申遗的热情不可谓不高涨,但睽诸我们的非遗名录,阳春白雪多,下里巴人少;反观韩国,居然将泡菜、暖炕等在一些国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也统统申遗。这倒并非因为人家可申报的东西不多,相反,这种既重视国粹瑰宝,又不忽略寻常巷陌的遗产观念,非常值得今天的中国人学习。
要知道,相比那些个小众化的国粹瑰宝,这些常见“非遗”,往往更能影响游客对于一个国家的感官印象和最初看法。而且很多时候,文化、历史也是在这些看似貌不惊人的物件、技艺中实现延续传承的。为什么欧洲的一些小镇能够历千年而气质不改,而我们的八大古都却早已面目全非了,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王垚烽)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