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房产

“安静居住小区”,安静得了吗?【2】

陈玺撼

近日,针对广场健身舞带来的噪音扰民问题,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组织志愿者来到辖区内的广场,通过向健身居民呼吁调低音量、放置文明健身标语等方式,倡导文明健身同时不扰民。 
2014年04月13日10:16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安静居住小区”,安静得了吗?

  关键在居民本身

  和景港名人苑相比,身处闹市的太阳都市花园则是另一番光景,建立之初,公共空间几乎每天充斥着各种噪音组成的“交响曲”。然而令人讶异的是,这个毗邻城隍庙的小区却是全市最早一批安静居住小区,且连续三次通过复审。居委会主任虞庆美坦言,关键还在人本身,居民就是生活噪音的源头,大家彼此礼让一步,“予人清净,自己才能清净。 ”

  去年10月,小区里成立了舞蹈队,虞庆美是活跃分子,民族舞、秧歌、踢踏舞轮番尝试,可在小区花园跳了没多久,空中就飞来了“香烟屁股”。在几位领队的劝说下,舞蹈队员们并没有冲楼上吼,而是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上盖了块木板,“压住”声波。不过效果并不好,没几天,烟头又来了。另一方面,舞蹈队跳出了些名气,除了太阳都市花园,周边假日公寓和佳成大厦的居民也想加入。队伍扩充,不仅需要更大的场地,还需要更高的音量,恐怕要得罪更多人。无奈之下,虞庆美找物业协调,每周固定几天向舞蹈队开放老年活动室,跳舞时间也从白天改到了晚上7点到8点,这时候大家都在看电视,对居民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虞庆美还不放心,搬进老年活动室后,前几次都没好好跳,而是让豫园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员来“见证”,站在老年活动室周边的几户居民家中,听听室内舞蹈的音乐还会不会吵闹,有居民不服气的,再用仪器测量一下,看看分贝是否超标。这让不少居民意想不到,4号楼的黄阿姨就感叹:“人家都这么客气了,还能不让人家跳吗? ”最近,眼见着天气转热,虞庆美又有点担心,因为老年活动室的空调不好使,天凉的时候关着窗还不要紧,可天热了只能开窗,到时候声音就会透出去,动静很大,怕再次引起居民的不满。 “外地听说有放狗咬人、泼粪甚至募集资金购买高音炮和舞蹈队对轰的,这么做完全没有必要。 ”虞庆美表示,到了夏天舞蹈队该何去何从,居委会会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小区虽然没有任何先天的‘安静’条件,但居民素质相对较高,一些降噪制度推行得很顺畅。 ”虞庆美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大年初一和初五的早上她走出家门,小区里几乎没有烟花的“残骸”,只有些零星的鞭炮碎末,因为前一晚,小区居民自发组织了志愿者队伍,见到准备燃放烟花爆竹的居民,就提醒注意安全同时建议尽量少放,许多居民很讲道理,放几个意思一下就回家了。而针对平时居民的装修噪音,居委会和物业会要求装修队和业主签订管理协议,由门岗对装修队带入装修单元的工具进行严格把关,并频繁巡视装修单元,检查装修过程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一经发现,物业将采取劝说、警告,如拒不整改,将取消装修队在小区的装修资格。

  据悉,太阳都市花园还成立了一支“娃娃”志愿者队伍,由居委会定期安排培训和讲座,向小区里的青少年普及环保知识,并督促家长以身作则。 “大多数时候,大人只听得进自己孩子的话。由孩子劝说,执行环保行为的效率就更高。 ”

  墙外噪音谁来管?

  通过颁发“安静居住小区”的荣誉,可以促进小区居民的文明自治,化解因生活噪音产生的矛盾。然而当噪音走到小区围墙之外时,人彼此之间就没了邻里人情的顾忌,噪音就成了更复杂也更难处理的社会问题。

  每天晚上六点半,家住虬江支路某小区的陆女士连电视新闻都听不清,紧闭的窗外,四川北路上的2支舞蹈队正和街对面公园里的6支舞蹈队“打擂台”——为让自己练舞的时候能听清楚音乐,就要调高扩音器的分贝,这样其他练舞的又听不清了,结果是8个扩音器一个比一个响。 “夏天更吵,楼里对着四川北路的30几户人家都不得清净。 ”陆女士曾向12345热线投诉,接线员肯定地表示24小时内会有相关部门和她联系,结果电话再也没来过。小区保安告诉记者,110和城管有时来过,顶多下车提醒一下,叫练舞的把分贝调低,可监管的一走,“涛声依旧”甚至故意把音响调得更高。 “这些人不懂得体谅,因为他们根本不住在这里。 ”陆女士不希望矛盾激化,盼望哪个部门出面协调双方,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监管部门彼此少一些推诿,多一些监管,这样的社会问题并不难解决。昨天,记者就此拨打12345热线,获悉热线近期已积累了数以百计的社会生活噪声投诉,可往往结果是,绿化市容踢给城管,城管踢给公安,公安踢给环保,环保又踢回12345。其实,《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对于监管部门的职能划分十分清晰。该办法规定,商业经营活动使用设施、设备,导致噪声超过国家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罚。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的;在禁止时段使用乐器、音响器材开展健身、娱乐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罚款。简单地说,商业经营单位“门内”和“门外”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分别由环保和公安部门负责处罚。

  看似清晰的办法,执行起来依旧问题重重。某区环境监察支队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社会生活噪声属于污染的一种,属环保范畴,理应由环保部门一个部门“兜底”,这样监管执行的效率更高。 “处罚并非监管的目的,杜绝这类噪声污染,还要从根源上治理。 ”该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区内一些酒吧街的夜晚噪声扰民问题,监管部门采用了限制“准入”的监管模式:一旦发现有酒吧占街违章经营并制造超标噪声,就记录在案,发现记录多次的,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在酒吧场地租赁到期后,不让其继续经营或逼其转变业态。参照这一经验,对于屡教不改的扰民“露天舞”组织者,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将其不良行为纳入诚信档案。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一些文化场馆能否在相对空闲的时候开辟“优惠场”,吸纳“露天舞”队伍,既不降低这些文化爱好者的积极性,也能保证受噪声影响的居民耳根清净。此外,上海社科院学者陆震认为,解决“露天舞”扰民,更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出合理的建议,为小区居民自治形成指导意见。许多矛盾,通过街道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的协调,其实可以解决。比如跳舞的人到受干扰的居民家中实地体验噪声,或者让舞蹈队租用社区文化中心提供的无线耳机等等。

上一页
(责编:唐沰、孙红丽)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