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买房故事
温州楼市真的如外界传闻的那样出现崩盘、楼价腰斩了吗?我们确实不能以某个楼盘当年被炒房族托高的巅峰楼价,对比现在的二手价,从而判定楼价已经狂泻。从官方数据可以还原比较真实的温州楼价: 2011年最高位时大约是3.4万元/m2,现在则是2万元/m2,总体跌幅约三四成。
曾经,疯狂炒房暴富
炒房团“全军覆没”?多数只是“白干了几年”
任何一个投机牛市,都有一群“神人”作为热钱符号。代表中国楼市前几年疯狂岁月的符号,无疑是“温州炒房团”。
黄金岁月 炒房如印钞票
“温州炒房团”最早始于2001年,当时《温州晚报》牵头组团到楼盘现场看房购房,这种把商务考察与旅游观光两者合一的异地营销方式,算是第一个“吃螃蟹”,市场反响热烈。2001年8月,首个150人的购房团抵沪购房,仅两天时间,就有48人签约下单,首个购房团成交总额5000多万元。当时有一个说法,上海世茂滨江60%的房子被温州人买走了。
记者采访了当时的炒房团组织者曹先生,他现在已成功转型任职某大房企的销售总监。回忆起那段“赚钱易过借火”的岁月,还忍不住嘚瑟:“我们组织数百人包机去炒楼,收入包括四大块:一是人均收五六百元的报团费;二是楼盘给我们的销售代理费;三是成交佣金;四是客户一开心赏赐的丰厚红包。”温州炒房团的“路线图”向北跨越长江,向西溯长江而上,向南奔赴海滨城市……炒房团成员也从企业老板,逐渐壮大到一般的工薪族。占据温州40%市场份额的本土房企中梁地产集团常务副总陈永峰对记者感慨地说:“2010年我们开发的香堤半岛开盘卖25500元/m2,后来升到38500元/m2,再被炒房团炒到6万、8万甚至10万元。认个筹转下手就能赚几万元。”
放松限购 会否卷土重来?
随着这轮“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开始,温州炒房团中的很多人被大量的房产套牢,甚至还要欠上巨额债务。然而,温州炒房团是否真如外界传闻的那样血本无归、过着一贫如洗的悲惨生活呢?错了。大多数温州人家底厚实得很,很多炒房者其实早年已经获利甚丰,这次调控所导致炒房亏损,顶多也只是令身家缩水,白干了几年而已,远没有到伤筋动骨揭不开锅的境地。像一位在当地大学教书的老师,多年来兼职炒房。他最早期投入的是150万元,从2004年开始在上海炒房,不断买入卖出,几年下来加上在实业方面的投资总共赚到了2150万元。他用这些钱在楼价最高峰时在温州买了9套房子,如今被套住了,市值只剩下1100多万元,身家蒸发了1000多万元,但算总账,他之前还是赚到了。有数据认为,温州炒房团要“全军覆没”至少要满足一个条件:全国房价下跌30%~40%以上。而目前除了极个别城市,暂时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跌幅。所以说“此前盈利巨大的炒房团现在已一贫如洗全军覆没”,纯粹炒作而已。
至于说限购限贷松绑以后,炒房团会不会卷土重来?当地专家一致认为“不可能”。楼市已进入调整期,楼市不可能再出现大幅飙升。而且很多人在这轮炒房中吃了大亏,资产大幅缩水,很多人都不敢再贸然涉足炒房。所以,对温州楼市来讲,“跌跌更健康”。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