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4日,新华联不动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参与筹建民营银行的消息是真实的,相关事宜正等待国务院的正式批准。绿地集团在去年8月底宣布与贵州省政府签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发起设立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交易所、金融租赁公司等方面开展合作。
此外,绿地集团与上海农商银行,侨鑫集团与华兴银行,泰禾集团与海峡银行,合生创展与北京农商银行,新湖中宝与温州银行,香江集团与广发银行,北京城建与锦州银行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入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涉银”的房地产上市企业已经达到了约30家。
事实上,早在2009年,房地产金融化就已经呈现加速态势,相继有泛海控股集团、鲁能、复地、华润置地、星河集团、莱蒙集团等进入银行业。
“双赢”几率大
如何看待地产商纷纷入股银行?对地产和银行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地产商进军银行业有两个意图:一方面银行股估值很低且利润不错,买入和参股银行股可以从中获利;另一方面地产商急需资金,通过控股和参股银行可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对银行来说,能借此获得大客户的资源,还可以充实资本金。
“开发商能够从银行直接拿到的贷款额度越来越少,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果成为银行的大股东,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如是对记者说。
分析人士认为,房企以入股等方式与银行协作, “双赢”几率较大。对于房企而言,与银行联手合作,从前期融资到中期按揭,及后续社区金融体验,各个环节的成本均可下降。
一位券商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开发商与银行联姻很大程度基于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密集性,其目的在于:银行业作为盈利水平较高的行业之一,企业投资银行本身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实现了房企业务多元化向投融资方向转变;其次,房企收购银行在融资方面可以“就地取材”,开放和拓宽了房企的融资渠道,可以就此支持房企拿地与快速扩张。
地产咨询公司亿翰智库张化东对记者称,“地产和金融联合是大趋势。未来中国房地产企业更多会采取美国模式,美国模式的基础就是地产和金融的合作。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现金流管理,融资途径必须打开。而银行作为最低廉的融资途径,入股银行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地产企业庞大的物业管理载体,也为社区金融提供了最良好的平台。”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