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玉阁胡同旧貌 下图:地铁鼓楼大街站
拆迁到门口,眼瞅要暴富
2009年,为进一步舒缓北京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地铁六号线、八号线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工了。
在街坊邻居不停念叨中,地铁终于修到了大家的门口,这可让年近六旬的黄力平喜出望外,终于不用住得这么拥挤了,这不到40平米的老平房终于要爆发它的价值了!
更幸运的是,黄家平房所在位置被规划为地铁六号线、八号线鼓楼大街站的重点用地,这意味着,是不是可以多争取一些补偿款呢?黄力平兴奋之余,也有点忐忑——对于房屋面积如何计算、房子究竟算商业用房还是普通住房,黄家的情况因为历史原因有点特殊,但这也让黄力平觉得大有谈判空间。
黄力平家所在位置是北京市东城区玉阁胡同19号,上世纪70年代,这个院子仅有一间房子属于黄家,住着大哥、二哥、大姐、二姐,以及小妹黄力平。
兄妹五人挤住一间房,生活极不方便,尤其大哥结婚以后,黄家兄妹的日子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张家兄妹的情况差不多,黄家大哥也只好像张大民一样,在自家房子外面加盖了一间房子。
上世纪90年代,这处自建房通过北京市东城区房管局变更为正式房,连同原有房子,两间房的面积一共是37.9平方米,户主是二姐黄娟。
黄力平初中毕业后当过一段时间工人,1987年,22岁的她去日本留学。1991年,黄力平回到北京开了一家毛巾厂,几年后经营不善关了张。1997年,黄力平与无业人员张建业认识并结婚,婚后连同张建业的儿子张宏宇一起住在玉阁胡同19号。
2005年,一直待在家中无业的黄力平决定开个小饭店,“巧味小吃店”的营业执照办下来之后,她去房管局把房屋性质从住宅用房改成了商业用房。
此时,黄家大哥、二哥、大姐已经相继去世,二姐黄娟远嫁日本,实际居住在这处房子里的就是黄力平一家三口。黄家后来又沿隔壁万达塑胶厂仓库的外墙加盖了四间房,居住问题解决了,黄力平把两间门面房租给一个街坊开饭店。
2008年,饭店租期到了,加上继子张宏宇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黄力平就把房子收回,交给张宏宇和他女友经营小饭馆。
2009年春天,拆迁公告贴到了玉阁胡同。黄力平后来对办案人员说,这不仅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更是再现祖上殷实的机会———黄家祖上家境殷实,在西单繁华地段曾有大宅院,解放后房产充公,后来兄弟姐妹全部参与上山下乡,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陆续回京,经落实政策最终兄妹几人有了落脚地,也就是玉阁胡同19号最初那一间小房子。
弹丸之地憋屈生活了半辈子,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也没能折腾出什么名堂,年近花甲却忽然有机会一夜暴富。看到拆迁公告时黄力平内心的狂喜不言而喻。
2009年夏天,张宏宇对黄力平说,拆迁方做房屋评估了,评估价格100多万元。黄力平说,这个事你先别管了,过些日子再说吧。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