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应称,正积极解决问题
沈阳市和平区长白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王月(化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白岛2002年由东陵区划归浑南新区,从2004年起正式划归和平区。原长白乡成立了长白街道办事处和沈水湾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管理3个村,长白街道办事处负责的是西夹河、马总、沙岗子3个村,这里的村民原来主要是菜农。
长白乡原先的住户6个村共计两万多人,长白街道管辖的3个村有1万多人。沈阳市为了增加和平区的发展空间,老城区是21.4平方公里,整个长白岛是近11平方公里。
王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长白岛的建设委托给长白管委会,长白街道的3个村拆迁面积共计6.4平方公里。滨河湾、金沙湾等是专门安置回迁人员的社区。主要的改变包括回迁房、安置费、养老、医疗、转变身份等方面。按照拆迁的先后,人们分别将户口“农转非”。身份转变之后,补足15年的养老保险金,可以同城里人一样享受养老保障。
对于村民的再就业问题,王月称,街道层面,政府主要是对获得补偿的村民进行理财培训,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创业或是再投资。有人获得补偿款之后,买门市房继续做生意,或是在其他地方买土地,继续种地为生;有的人获得的补偿金都用于了消费。长白街道也积极为大家提供就业岗位,比如推荐到大润发超市工作,但很多人吃不了苦,或者嫌技术含量较低。
王月也承认现在长白岛内的就业机会有限,但长白岛也在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同时街道还提供制作面点等培训,提升大家的就业能力。只要肯吃苦,是可以获得工作机会的。
“在未动迁之前,这片土地的村民也很少种地,有的建房子出租,有技术的人也去城里打工。我们去年做了再就业培训,第一期大概13人参与,做面点和当月嫂的职业较吃香。将来社区商业相对比较繁华时,我们也会推荐大家到小的餐饮店里就业。”王月说。
关于房产证,王月说,村民于2008年回迁入住,当时的承诺是3~5年内予以解决,现在正在积极办理落实。
相关配套方面,王月表示,现在长白岛,有沈阳铁路第五小学长白分校、和平一校等,只要是岛内的适龄学生都能上这几个学校。新建了一个初中——南昌中学,高中也在建设中。原来有长白医院,未来还要建设一个省级医院。
王月说,煤气查漏点已经结束。开发商和燃气公司之间差一些配套费,燃气公司承诺,今年5月居民用上煤气。
王月也承认,需要多加强与居民的沟通,消除大家的疑虑。“园区有板报,也有电子屏,也在通过一些方法给老百姓传递信息。我们7个社区的配套,都是上千平方米的社区活动中心。老百姓有一个活动的空间与交流的环境,只要是愿意来社区参加活动的,信息沟通就特别快;不愿意来参加活动的,信息沟通可能会出现问题。”
对于长白岛的开发,王月反思,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问题是商业配套太慢,当时为了要形象,把很多好的地块都变成住宅了,实际上临街主干线应该多预留些大的商业网点,而且住宅和商业应该是齐头并进的,就是住宅进来商业也跟进。但这本身是矛盾的,因为商业本身要看人群。我们当初规划,预计整个岛内最少达到30万人,最多达到50万人,人多了才有商机,但现在长白岛内只有10万人,商业地产看人,人不够多就不愿意投资。政府也在尽量往岛内招商引资,万科现在的项目建起来后,对整个岛内经济都有拉动作用。
王月认为,老百姓对他们的工作还是认可的,能解决的问题政府都在想办法解决。包括现在很多地方停车出现问题,政府正积极规范停车场。整个金沙湾地区还要成立一个业主委员会,选新的物业公司进来。目前物业费收不上来管理就下降,管理越下降物业费越收不上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按照政府现在的设想,政府招一个好的物业公司进来,给予一定的补偿,把物业水平提高,保证物业费可以及时收上来。
记者3月6日来到沈阳市和平区委,希望采访长白管委会关于长白岛整体开发规划。针对居民目前反映问题的相关进展,和平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尽管长白岛隶属和平区,但该地区规划由市一级层面统一协调,因此不方便接受采访。
顺应自然秩序帮助农民成长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副教授陶双宾表示,城镇化应该遵循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世界大多数国家发展新城区的时候,都是以保留老城区为目标来做的,但中国的城镇化,不停地把旧的拆掉,以有形的价值为目标来做。这种更新的代价就是,无形的价值、原有文化消失得很快。城镇化应该尊重自然秩序,照顾当地人的利益。人口往哪里走,就在哪里城镇化。不用非得完成多少目标。好的规划一定是顺应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发展应该是先有需求,随后才有市场。
陶双宾认为,几十万元拆迁补偿款到手之后,怎么花,是农民们面临的新问题。政府有义务帮助他们。比如,提供物流的培训、怎么投资现代化农业、怎么签合同,对这些问题,政府不应撒手不管。
户口方面,陶双宾建议,可以因地制宜,各取所需。有的农民可保持自己的农村户口。山林、矿产归村里管,将来保持农村户口有好处;有的人需要市民身份,是为了享有子女入学、低保等政策。政府要多给农民一些选择,多从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城镇化速度过快,基本社区配套跟不上城镇化速度,社区配套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服务等,应该在早期规划中做好设计,不仅要严格按照制度做,更要把细节做好、做实,让老百姓进楼宽敞,下楼有事做。
陶双宾表示,城镇化不仅是农民变市民的人口性质变换,还包括生活方式、习惯的变化。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社区学校和市民学校等,进行文化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和宣传,组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让进城人员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尽快实现与城市的真正融合。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郭德仁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发展中的制度问题。首先,从农业人口的情况来看,这种人口的流动是随着拆迁而进行的被动转移。由于当前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较低,农民收入明显落后于城镇。加之从事传统农业生产,转移人口并不具备非农领域的劳动技能。
另外,由于城镇化质量不高,缺乏整体规划,综合配套落后,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故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较差。对土地价格评估方法及标准有待调整。不仅要考虑土地的成本因素,还需考虑土地供求因素和时间价值。正因为农民的被动进城,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配套措施不完善,加上过去收入低,进入城镇没有就业机会及无法适应城镇生活等,从而造成生活不适,生活费用很高,给居民带来新的的困难。
郭德仁说,户口“农转非”以后,土地没有了,农业户口的优惠也没有了,虽然生活在城镇,但在福利和保障方面并没有和城镇居民有同等的权益,他们的生活仍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这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由于规划不健全,资金不到位等因素,新建城区综合配套不及时,吸纳就业能力不好等,再加上居民收入低,就业难,社会保障又不能及时到位,不仅影响居民安居而且还影响了其它正常生活及社会稳定。
郭德仁认为,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扩大需求的潜力所在,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城镇化蕴含的潜力会逐渐释放出来,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能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所以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的必由之路。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有急功近利之嫌,更多考虑城镇化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关心的是开发后的效益和政府的政绩。往往并非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并且没有考虑农民实现富裕、改善生活与当前实际收入状况之间的差别。所以造成形式上的城镇化、数字上的城镇化,而城镇功能不完善,一些居民连正常的生活与就业都难以保证,降低了居民的幸福感,也背离了城镇化发展的根本目标。
郭德仁建议,首先综合规划需全面配套 ,综合城镇居民条件、民生环境、产业结构、居民就业及社会保障,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足够的资金保障,保证居民不仅“转得出”,而且“转得好”,真正实现“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其次要注重强化产业支持。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城之基。发展城镇化,要把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城镇化与工业化、现代化协调发展,根据地区资源条件,打造优势产业,实现多地区经济优势互补。改变产业雷同,项目重复,缺乏特色,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局面,从根本上集聚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力量,并扩大辐射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吸收人才,拉动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最后要完善政策 营造城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改革现存户籍制度,消除户口差别,让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调整劳动就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措施和办法。 让农民与城镇居民共享社会福利与实惠,加快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指导,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务工、经商、自谋职业,通过不断增加收入实现富裕生活的目标。
本报沈阳3月18日电 (王晨)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