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人群消费习惯固化/
在上影股份的招股书中,对于多元化创收渠道,提到了这样一组数据。美国第一大院线RegalEntertainmentGroup2012财年的电影票房以外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1.8%,其中卖品销售创收7.48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6.5%,这组数据着实让国内同行艳羡不已。
在陈少峰看来,国外影院的卖品销售有着自己的特点。由于票房阶梯分账、多轮播放等方式,国外电影的票价比较低,电影消费并非一次性。卖品的销售情况虽然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空间有限。
“卖品业务的拓展,目前基本处于瓶颈阶段。”王宁坦言,提高卖品人均消费金额的手段主要就是那些,大家都心知肚明。
对于国内各大电影院而言,最尴尬的是,中国主要观影人群对于卖品的消费习惯并非是没有养成,而是已经固化。
事实上,对于不少“理性”的中国消费者而言,更愿意自带食品前去观影。随着新“消法”的实施,“电影院禁止外带食品和酒水”的条款已经渐渐销声匿迹。
对此,彭侃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电影院的卖品销售的良性消费体系并没有建构好,高昂的卖品定价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是一个负担。电影票的票价高低和卖品销售情况并没有明显正相关。”
在王宁看来,现在的影城必须去探索多元化业务,这关系到影院能否维持生存的关键问题。2008年投资建设的影院,一般3~5年就能收回成本。2008年以后,随着物业成本的高企,影院基本需要5~10年才能收回成本。特别是2010年以后新开的影院,票房收入基本很难养活影院。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