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救市举措:三年不再批建商品房
据CREIS中指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房地产数据显示,鄂尔多斯、营口、大连等三四线城市待开发土地存量去化时间较长,供给过剩风险突出。
申万证券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从住宅供需比来看,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供需比为65%,处于相对供给不足的状态,而四线城市供需比为125%,略高于全国119%的水平,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供需比达到385.4%,而全国最高的辽宁营口高达476.8%的水平。
据东胜区房管局提供的数据,目前东胜区现有存量房和在建未售商品房1335.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2600套,共计589.91万平方米,商业用房574.31万平方米,办公及其他用房170.88万平方米。
为了消化天量库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鄂尔多斯提出三年内不再批建新的商品房,同时利用三年的时间来消化存量。
东胜区房管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政府性债务化解、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回迁安置、商品房交付逾期等一系列问题与房地产市场交织叠加,由此许多热点难点问题都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因此政府决定三年不再批建新的商品房,把注意力主要聚焦在消化现有库存上。
“目前,去库存是我们主要的工作方向,但并不是最大的工作难点。”上述负责人表示,最难解决的是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
据悉,鄂尔多斯眼下“半拉子”工程现象严重,很多项目停工或不能正常交工,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
统计数据显示,东胜区现有房企435家,其中一级资质8家、二级资质46家及其他资质企业381家等。从数据看,当地房企大部分是中小本地开发商,不仅数量相对过剩,且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受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房地产调控的影响,目前面临的问题较多。
“所以现在要集中火力推动这些半拉子工程完工,今年我们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协助房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通过对陷入危机的企业进行产权、股权和债权置换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减少房企倒闭、工程烂尾;在推进在建项目方面,主要通过成立楼盘整合置换中心,对陷入危机的企业进行产权、股权和债权置换;同时,通过资产整合、兼并重组,引导和鼓励房地产企业之间相互担保、互救互助,缓解资金压力,捆绑推进在建商品房建设。”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已有本地房企开始摆脱倒闭危机,个别濒临烂尾项目已恢复正常作业并完成了交付。
位于东胜区的松林一路西、文通街北的华旌名第项目,其一期项目在日前完成了交付,摆脱了“烂尾”之名。
和鄂尔多斯许多房地产项目一样,受大环境影响,华旌名第一度停工近两年,属于濒临烂尾的楼盘。
华旌名第当前的负责人李先生向记者介绍,该项目2010年动工,他负责的公司本来只是入股了华旌名第,但由于该项目原负责人挪用项目资金加上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破灭,公司的钱都用来还贷款了,无力再继续盖楼,李先生就“接盘”过来,后来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资产合并,有效盘活了企业资产,使得项目成功交付。
华旌名第是幸运的,但部分和华旌名第一样的项目还等待着被救赎。
从记者获悉的部分数据得知,鄂尔多斯因资金问题停工的项目不少,也不难看出,未来鄂尔多斯不论是去库存还是解决大面积的“半拉子”工程,难度挺大。
这里关键的问题是:从政府面考量,资金从哪里来?
东胜区房管局进一步向记者介绍了三种方式:一是多方面争取棚户区改造上级专项资金及项目贷款;二是探索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率、短期限的债务进行置换,进行债务重组,降低相关融资成本;三是将存量资产注入融资平台,仿照学习外地先进金融经验,将占据地方债务重头的投融资平台划分为交通、水务、垃圾处理等板块,将路桥、排水等政府存量资产划拨给相应的平台公司,以土地收入、经营收入、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自行消化债务。
当然,这些方法究竟最后能产生何种效果,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