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热背后的商业地产冲动
我国的物流园区为何出现大跃进式的“圈地运动”呢?
徐水波对本报记者剖析说,根据国际上对中国产业地产的价值评估,近年来每年的评估值都能够溢价15%左右。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传统住宅产业投资的盈利空间在收窄,大量闲置资金异常涌动的背景下,国家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大,并出台了大量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物流地产项目因此出现较大发展空间。所以,很多投资机构敏锐地嗅到商机,希望介入此类市场,捕捉新的盈利增长点。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我国各地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后,工业土地和商业土地都要并轨是大势所趋,资产增值还有一个很大的机会。所以,不少资本都会逮住任何一个机会占地为王,不计成本地进入物流园区建设,所以,刹住物流园区‘圈地之风’有较大难度。”徐水波说。
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在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结果解读时表示:“很多物流园区的对外宣传材料都说规划占地十几平方公里,甚至更多,但是我们实际去看的时候发现,并没有那么多。100%完成建设面积的只有5%,建成面积在30%以下的占到41%,实际开发的比较少,这也造成部分投资者乱占土地,导致物流园区遍地开花。”
就此问题孔庆广也表示认同,我国物流园区罹患“虚热病”,主要是因为真正懂物流、做物流的群体拿不出大量的资金筹建物流园区,也没有特别强势的能力申请到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而那些有充足资金,拿得起地,又可以笼络大量资源的人又不懂物流,或者根本没有花心思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上。
对如此错位、尴尬的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相关政府监管部门也感觉到形势不妙。去年6月,国务院发文特别指出:“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义圈占土地,防止土地闲置浪费。”去年10月,新出台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其“主要任务”第一条便是“推动物流园区资源整合”,要求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充分整合现有物流园区及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
尽管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我国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圈地运动”,但是,各路资本对物流园区的觊觎并没有因此削弱。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