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致物流园区“虚火”
我国物流园区“虚火”很旺,本报综合多位业内人士观点发现,这一问题至少存在如下三大根本原因。
首先,园区业态不断创新,标准认定困难。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王之泰对《企业观察报》记者分析说,我国《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已颁布多年,但物流业多种业态的不断创新发展导致社会各界对物流园区理解上存在差异。
“究竟什么是物流园区,真正现代化的物流园区有哪些衡量标准?我国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解析。物流园区在没有取得共识的时候就在全国‘热’了起来。可以说,正是因为它的模糊性,助长了其发展热潮。因为具有模糊性,就没有规范的束缚;具有模糊性,就没有标杆、没有比较,就有任意拓展和发挥的空间。” 王之泰表示。例如,什么样的物流服务业态可以算是物流园区?如何区别物流园区和综合批发市场?
对于这个问题, 贺登才也是感触非常深刻:“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件麻烦事儿就是如何界定物流园区,如何去选定调查对象。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各地有各地的说法。”
其次,物流园区建设准入门槛低,同质化竞争严重。贺登才认为,由于定义模糊、分类不明,我国当前的物流园区存在严重的资源不匹配、同质化竞争现象。“我们到各地方调研,物流园区负责人总是先说我有多少亩地,很少有人从需求分析开始。需求分析不到位,规划就会出现问题,规划不合理进而会影响到后续的运营。”
在物流行业,其运营主体都属于微利企业,对价格非常敏感,只能承受市场上的平均价格。因此,大量资金进入物流园区后,如果对园区发展没有进行很好的定位与规划,也没有采取比较科学的、顺应物流行业发展规律的经营管理模式,就很难吸引商户入驻,取得好的盈利预期。
综合我国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王之泰表示:“我国物流园区的出现和发展路程,实际上是多年来‘工业园区’、‘开发区’在物流领域的‘克隆’,缺乏自己真正的创新。如果今后不逐步厘清自身的定位,没有规划、没有特色,恐怕较难寄予太高的期望。”
其三,政府的园区政策引导与补贴制度需要检讨。孔庆广直言:“我国各路政策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值得肯定。但是由于超前规划、引导不当,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投资方把主要资金用于拿地,导致后期建设缺乏资金。在疏于监管的情形下,无视规划,进行了大量低质量建设,最终较难得到客户认可。”
孔庆广还表示,当下,我国政府对物流园区采取开发前补贴的政策,导致很多企业蜂拥而上,抱着先申请到资金再说的态度,这是值得商榷的。因此,他建议将部分资金作为园区运营后,对优秀者的奖励,这样能切实将资金补贴给那些想通过园区建设发展物流的企业。或者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资金补贴之后的审查和监管,确保补贴用到实处。
天地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水波表示,出现“虚火”现象后,政府不得不做一些市场的整理和整顿,物流行业很可能因为基础要素的配置成本增加而导致价格的上升,最终反而削弱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势头。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