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编
法规有利于唤醒老人的权利意识
“啃老”属于道德范畴,将道德调整的内容纳入法律强制轨道,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一方面,恶意“啃老”行为的标准难以界定;另一方面,“清官难断家务事”,将“啃老”的行为上升为法律强制制裁的对象,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会遭遇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导致司法裁判价值取向的“两难”尴尬。如果认定子女的“恶意”行为成立,虽然从法律上保护了父母的权益,但也会导致父母与子女反目,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难以有机统一,还可能导致家庭的不和谐。
——张智全 《中国青年报》
当前“啃老”之所以普遍,大家不觉得有问题,原因就在于父母和子女都觉得“理所当然”。但实际上,此举的确侵害了老人权益,不利于建立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良性关系。如果有法规来告诉父母,父母的财产支配权全属自己,吃喝玩乐、游山玩水纯属自由,孩子无权干涉,这其实有利于唤醒老人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法规来教育孩子,父母的财产就是父母的,完全有不被“啃”的权利。如果老人愿意被“啃”,孩子首先应该感恩,而不能视为自己的正当权益。这个立法初衷,有什么不妥呢?
——吴双建 《楚天都市报》
围观
用法律干预亲情
条文可能成空文
@静_菲:拼命地挣钱,多买房子,从小就在孩子面前唠叨,要给孩子多留下点,孩子耳濡目染,不“啃老”才怪。
@听枫的人:立法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但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思维下,用法律干预亲情似乎悖于常理,冷冰的条文最终可能变成空文,“禁啃”的初衷也只能成为梦想。
@纸耀3D:没有几个父母会用这条法律起诉自己的子女的,更重要的是在意识和道德层面得到认同。
@端悫翕耽:看看北京天津吧,哪个人不“啃老”?好吧,我承认我也是“啃老”族,我一人之力,真买不起这一百多万的房子,谢谢爸妈,父母伟大是真的!立法禁“啃老”不如立法养老。
上一页 |